国内汽车技术反哺海外,合资模式要两极反转?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合资品牌的的展台上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如丰田推出的铂智3X和bZ3C,马自达推出的EZ-6以及奥迪和上汽合作的全新AUDI概念车,这些车其实都透露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部核心技术都由中方主导。

这时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汽车的核心三大件说到底用的还是外国企业的技术。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其实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汽车三大件的差距国产和外资车企的效果已经在进一步缩短,卷智能化反而成了赋能的新方向,而在这方面合资车企其实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其实从市场的规模来看,这些合资车企寻求新的道路也不无道理。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说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不为过,而目前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能源形其实就是新能源,从各类的第三方平台上的月销数据就能看出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那自然海外车企并不愿意在这里掉队。

然而,合资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如他们曾经的燃油车这么亮眼,在今年10月的新能源车销量前50中,仅仅有两款海外车型上榜,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大众ID.3,其中Model Y的销量虽然高达36204辆,但随着近几个月自主品牌纷纷重视纯电SUV市场后,推出了乐道L60和岚图知音等车型,Model Y的销量较9月的48202辆已经有了相对明显的下滑。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资车企想要提振自己在新能源方面的销量,就必须寻找抓紧智能化发展这个瓶颈。然而,智能化的研发其实也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投入大量的的成本,并且在短期之内的成效并不会十分显著,国内智驾的厚积薄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又是一个不得不解的难题,在迫在眉睫的时刻,合资车企寻求在智能化颇有建树的中国车企合作,就成了眼下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其实,这样的合作已经不是什么很新鲜的事情了,陷入经已经有很多中外车企,签署了技术合作或者是资本合作,比如前段时间的宝马和长城、丰田和比亚迪、大众和小鹏甚至日产为了解决智能化瓶颈,也和华为合作寻求赋能。

但最终说到底,不管是哪种合作方式,这些合作都有开篇提到的特点,就是从以前以合资技术为主再到如今的中方主导,其实从奥迪和上汽合作的概念车中就能看出来,设计已经和此前奥迪的车型有了不小的变化,并且奥迪还称这辆车是专门在中国开了一场发布会,足以见得其重视程度。

汽车网评:中外车企各有长处,资源的优势互补其实不单单对他们有利,其实对自主品牌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增长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海外车企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提高新能源车的销量,那么这样的合作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合资车企会不会迎来新能源的大爆发,这就得交给时间才能见分晓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