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了郑钦文,她出现的展台也被围观群众堵得水泄不通。
郑钦文贵为顶流,不过她代言的却是几乎没有知名度的全新品牌AUDI。
AUDI虽然背靠奥迪,但是却不再采用引以为傲的四环车标,不经常关注汽车的人可能还真没办法马上反应过来,它来自奥迪。
AUDI还是合资品牌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以往合资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海外品牌车标,而国产品牌基本都靠边站,只能拥有一个尾标,表明真的有参与造车。
虽然AUDI采用了奥迪的英文名,但是肉眼可见的是,奥迪和上汽之间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化,这似乎标志着新合资模式悄悄来了。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兼技术研发董事高德诺表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其发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转型,通过强化本土合作,奥迪正在推动行业转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新品牌,奥迪和上汽分工明确。奥迪负责外观、底盘、供应链等传统拿手项目,而上汽负责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的开发。
AUDI E概念车也随着品牌的发布同步亮相,其在设计上和当前国产车的风格有明显不同,是否好看相信你们有自己的答案。值得关注的是,AUDI首款车的底盘采用了后轮转向、连续减震控制(CDC)及空气悬架等奥迪领先技术。
至于智能化方面,上汽的智舱和高阶智驾能力已经在智己车型上得到验证,至于会和奥迪一起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还是值得期待。
不过应该过不了多久,官方消息表示,AUDI首款量产车将基于概念车打造,计划于2025年8月在上海安亭工厂正式投产。
即使在全球豪华品牌中名列前三的奥迪,在电动化转型上也不得不寻求国产品牌的合作。那么问题来了,之后会不会有更多海外品牌在中国推出全新品牌,并且不用自己的LOGO呢?
从AUDI品牌中奥迪与上汽之间地位的转变不难发现,自主品牌在合资车中的话语权增强,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国产车智舱与智驾等维度的领先。
很多海外品牌选择和自主品牌合作,大多数没有选择推出像AUDI这样的新合资品牌,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技术合资。
比如大众和小鹏。继去年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后,今年7月,双方合作再次升级,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宣布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
由CARIAD中国、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与小鹏共同研发的CEA架构,近期已经在进博会期间进行了首次线下展出。
目前已释放的信息显示,在CEA架构赋能下,大众智能座舱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同时,CEA架构在研发效率、整车成本以及智驾领域上会有明显优势。
按照规划,大众安徽基于CEA架构打造的首批两款车型已确定于2026年上市。
除了大众、奥迪外,丰田也不断在国内寻找智能化技术合作方,相比于前两者的专一,丰田就明显在广撒网了。
智能座舱方面,广汽丰田近期宣布将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让未来全球车型享受上中国舱;
智驾方面,广汽丰田全新纯电SUV铂智3X选择了和智驾公司Momenta合作,新车搭载Momenta 5.0高阶智驾,可实现端到端智驾功能。
另外,广汽丰田还牵手丰田中国、小马智行合资成立“骓丰”,正全力加速Robotaxi业务的商业化落地。
以往,海外品牌提供领先的三大件技术,国产品牌来负责整车制造工作。后期国产车也踏上了自研的道路,部分国产品牌承认,在前期的确经历过模仿阶段。
而进入新能源时代后,这一情形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国产车不仅不再需要模仿,反而还被不少合资新车“借鉴”了起来。
比如马自达EZ-6就和某长安自主新能源车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再比如丰田铂智3X也和某广汽自主车型相似。
此外,外国品牌以前的新车往往都是在海外市场销售了一定时间,才会被引入中国生产,这也导致国内消费者的用车体验通常具有一定滞后性。
不过现在海外品牌却一反常态,“生在中国,销往全球”的口号越喊越响,多款车型直接在国内率先上市,再逐步推向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场,比如起亚EV5、沃尔沃EM90等。
原因并不难猜,一方面,合资车在华销量骤减,不得不拿出诚意来认真对待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智能化配置的迭代速度远超燃油时代的三大件,海外品牌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在华发展机会,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已经能直接决定不少品牌的财报表现了。
乘联会近期发布的10月厂商零售销量榜显示,TOP10车企中,合资品牌只剩大众和丰田,并且还被头部选手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拉开一定差距。
海外品牌退无可退,在合资车中的话语权自然无法保证。
如今国产品牌逐渐成为合资车的主导者,这是核心技术领先带来的底气。不出意外的话,以上全新合作模式在不久将会席卷所有的合资车,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