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竟成车市寒冬?跨国车企大裁员,超5万人下岗!

汽车点评AC

6012阅读

2024-11-26

旺季卖车,淡季整人。这句十几年前流行的谚语,放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2024年的冬天对于很多跨国车企来说,确实是寒气逼人。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与转型期不期而遇,众多车企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于是乎,降本增效便成为了很多车企的必选项,而裁员则是最简单粗暴的解题方法。

在11月份中,Stellantis,日产及奥迪等车圈巨头纷纷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工作岗位。其中Stellantis将在美国和西班牙裁员2600人,日产将在全球裁员9000人,奥迪将在德国裁员4500人。粗略算一下,足有1.6万个工作岗位,而这只不过是近期跨国车企大规模裁员的冰山一角。

在此之前,大众方面宣布将进一步加大针对集团内部的降本措施。根据媒体曝光,大众正在探索一系列削减成本的举措,其中包含全员减薪10%,冻结两年工资增长,限制高层员工奖金,减少员工周年纪念日额外福利,关闭德国三家工厂以及裁员数万人等等,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可为大众集团节省40亿欧元。同时大众集团CEO奥博穆透露,大众集团要在德国本土关闭两家工厂,共计涉及2.5万名员工,后续将减少集团在德国的3万名员工,约占德国员工总数10%。

通用也有这大动作,其中在8月份,通用因没有达成进军软件领域的预期,部分新车因软件故障被迫延迟上市,因此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掉软件和服务部门的1000多名员工。后续9月份,通用又宣布为准备新款雪佛兰Bolt EV,将在堪萨斯州暂停生产凯迪拉克XT4,这将导致共计1695名工人失业,裁减人数占到了该工厂员工总数的近七成。

汽车制造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是唇齿相依、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前者遭遇到经营困境时,往往会将压力传导给其零部件合作伙伴。因此汽车制造厂商裁剪员工的镰刀不断挥舞的同时,零部件巨头们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其中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受到了全球经济萎靡和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初期发展延迟的双重影响,目前正面临着订单量严重不足的挑战,这导致其业绩相当难看,特别是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板块,虽然该板块依旧占据了公司整体收入的60%左右,但是其利润率正处于最低水平。受其影响,近几个月来博世一再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从最新决策来看,博世将裁减德国的7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的是汽车供应部门,同时也有工具部门以及处理家用电器的BSH子公司。

舍费勒,米其林和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的情况与博世大体相同,这三大公司分别计划裁减4700名,1250名和1800名员工。我们粗略计算了一下,以上这九大跨国集团现阶段的裁员人数累计超过5万人,而且其中部分集团还计划后续进行更大规模的裁员。

个人认为,跨国巨头们之所以不断裁员,是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受到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不断下降,汽车这一大宗商品自然是难以幸免。就以裁员人数最多的大众集团举例,根据其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4.78亿欧元,同比下降0.5%。而且其营业利润仅有28.5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1.7%,已跌至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次是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造车新势力凭借创新的技术和灵活的机制快速成长,并且对传统车企们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击,这直接导致了合资车企们的在华大溃败。其中根据相关媒体统计,国内排名前10家的合资车企前三季度销量数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一汽大众前三季度零售销量为115.98万台,同比下滑11.7%,上汽大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80.61万台,同比下滑6%。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前三季度零售销量分别为55.49万台和53.56万台,同比分别下滑16.4%和8.4%…以前是市场香饽饽的合资车企,如今反而成为了拖累盈利能力的巨大包袱。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全球经济下行的寒风已让汽车行业瑟瑟发抖,面对汽车的消费者需求的消退及电动化转型的难关,诸多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市场持续低迷的需求及销量与业绩的负面反馈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当前看来,这股汽车行业的寒风恐怕还要刮很长一段时间。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