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30%、赔偿按N+6?保时捷官方回应!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2688阅读

2天前

作者/编辑:山姆

近日,“保时捷中国裁员”话题快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各界热议。

据多家媒体报道,保时捷在华裁员涉及正式与外包岗位,正式员工裁员约10%,外包员工更是高达30%,赔偿或按N+6的标准执行。

IMG_256

“保时捷都扛不住了?”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保时捷始终是加价都难以到手的豪车,但是在最近几年间,它的市场热度一落千丈,演变成了降价都销量惨淡的情形。

网友对此多有猜测,有人质疑其在中国市场遇困才致大规模裁员的传闻,也有人关心被裁员工去向。鉴于保时捷的行业影响力,其动态备受人们瞩目。

12月17日,面对甚嚣尘上的裁员传闻,保时捷中国官方很快表示,关于网传“保时捷计划中国区裁员30%以及赔偿按N+6标准”不属实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求在行业快速转型中保证持久的成长。在此背景下,保时捷中国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将涉及间接和直接人力成本。”保时捷中国称。

值得留意的是,保时捷优化措施并非单一维度,涉及间接与直接人力成本等多方面。如间接人力成本中对行政管理、差旅、培训成本等合理调控,以全方位贴合市场变化节奏,助力后续竞争与业务拓展。

保时捷车尾 帅图 12

大环境背景差,中国市场持续遇冷

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曾表示:中国市场的平均年龄是最小的,女性车主的比例也很高。但如今新能源渗透率持续5个月超过50%,年轻的“准车主”朋友们似乎都将买车的更多时间精力花向更具科技感、丰富配置的新势力新能源。

并且传统汽车的经营模式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根据某之家的数据,2023年倒闭的4S店就有超过2540家,创下历史新高,而在今年上半年,倒闭的4S店新增了近2000家。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只有35.4%的经销商能够实现盈利,不亏不赚的占比为13.8%,剩下的50.8%的经销商全部亏损。

要知道,以上主要都是传统的经销商4S店,受到新势力直营店的冲击,倒闭亏损的都如此之多,所以以至于倒闭关店的声音一片接着一片。

IMG_256

对此情况,再加上保时捷电车产品力的不够突出,在新能源转型的这两年里,保时捷纯电车型根本卖不动,紧跟着就是车价跳水,亏本卖车。

保时捷自2015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其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直保持到了去年。据悉,2021年-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9.57万辆、9.32万辆、7.93万辆,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中国市场也不再是保时捷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销量的下滑也直接拖累了保时捷的财务状况。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表明,保时捷全球营收为285.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

其交付量约为4.33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29%,曾经中国是保时捷最大的市场之一,现成为了保时捷今年跌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更为关键的是,营业利润为9.74亿欧元,同比大跌41%,汽车净现金流同比下降63%,至12.4亿欧元,销售运营回报率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关键财务指标呈现的下滑态势表明,保时捷正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从具体车型方面分析,全球范围内保时捷Panamera和Taycan的销量跌幅最为显著,分别为20%和50%,像Macan等其他即将更新换代的车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Macan EV和Taycan两款纯电产品,但在智能化方面和中国智能电动车存在较大差距,且其惨淡的销量数据似乎都被藏起来了,在各大平台销量榜单上都是“查无此车”。

但无疑都是跌幅较大,整体销量数据惨淡的。

保时捷turbo 911 50周年纪念款

保时捷2026年计划:改革网络,重夺中国市场

面对如此严峻背景,保时捷也想尽力去补救。

近日,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于媒体沟通会宣称,2026年保时捷将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为此,至2026年底,其在华销售网点将从2024年初约150家缩至约100家,且持续推进现有经销商门店升级,引入数字化零售与服务系统,提升运营及服务品质。

特别的是,精简经销商网络并非“一刀切”。潘励驰称当下客户需求与销量双降,优化经销商网络已迫在眉睫,综合多因素后采取“质大于量”策略,依城市消费力变化灵活施行。

此外,保时捷中国还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改变以往的营销打法,采取更加本土化的策略,例如将加强与KOL、KOC以及车主客户的合作。

潘励驰着重指出,保时捷不以降价换销量,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并非保时捷的目标,品牌是保时捷核心资产,“质大于量”仍将是其指导方针。

保时捷帅糊图 公路开1

电动EV:

如今,保时捷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虽有2026年赢回中国市场的雄心壮志,但在新能源浪潮汹涌以及市场格局巨变的当下,能否成功逆袭,赢回中国市场的辉煌,估计是个不小的难题,仍需时间的检验。

它所面临的困境也警示着整个汽车行业,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消费者的喜好变幻莫测,竞争对手也不会坐以待毙。

唯有持续创新、精准定位、灵活应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而我们作为旁观者,见证着一个豪车品牌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奋进。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