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交易量或破百万辆,查博士助力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升温”

查博士

3789阅读

2024-12-30

从观望到关注,对于消费者和车商而言,新能源二手车正从“烫手山芋”化身“香饽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达89.4万辆,同比增长51.7%,增速可谓亮眼。其中,9月、10月交易量均突破10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计,今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有望首次突破百万辆。

在多数从业人士看来,新能源二手车已成为二手车市场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有望给二手车商带来“掘金”新机遇。但不容忽视的是,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缺乏专业电池检测鉴定手段、质保体系待完善等方面的挑战。

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的支持、相关标准的建立,检测、评估、质保等环节的堵点逐渐被打通,尤其随着查博士等企业不断革新检测技术、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二手车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为二手车市场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掘金”新机遇

一直以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速度较快,“价格战”竞争较为激烈,新能源二手车被贴有“跌价狠”、“贬值快”的标签,令多数二手车商敬而远之。

“以前我都建议车主没太大问题继续开,因为新能源车卖不上价,如果发生过碰撞,二手市场几乎是打半折”,一位台州二手车商表示,近一年来,这一情况已有所改变,更多消费者主动咨询新能源二手车,新能源车为成交量增色不少,车行对新能源二手车的收购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实际上,随着新能源新车渗透率在国内零售市场上高歌猛进至50%以上,其与油车的保值率差距不断缩小,新能源二手车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我国新能源二手车的渗透率正不断提升,从2022年底的3.6%,上升到2023年的6.7%,今年9月更是达到7.9%,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检测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二手车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其性能和可靠性与车辆性能和实际价值息息相关,很多消费者和二手车商都担心纯电车型的电池存在衰减,但目前市面上能检测鉴定新能源汽车的机构还较少,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检测鉴定体系已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面对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车商对于专业检测服务表现出迫切的需求。据查博士CEO段学超透露,2024年第三季度,查博士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的需求量环比二季度增长30%。另据查博士统计显示,新能源车中事故车占3%,包括车况事故、电池结构事故和三电事故,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在事故中受损占比最高,达到83%。“电池状态健康(SOH)的突然下降,即‘异常跳水’,影响日常使用。因此,了解电池的SOH变化对于评估新能源二手车的实际价值至关重要。”段学超补充说。

据了解,查博士使用的智能转接枪、气密漏液检测仪、UDS等三电检测鉴定设备,能够为车商、消费者提供全面、可靠的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在消费者最关心的电池检测上,查博士不仅检测动力电池SOH,还增加了物理损伤、安全隐患、动力电池SOH“异常跳水”等检测鉴定项目,更深度地排查电池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异常衰减风险。

业内呼吁完善质保体系

除了新能源三电系统安全、电池健康度外,“售后难”也是制约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不少车主反映,在选购二手新能源车后,动力电池出现了明显的性能衰减,原厂商却不提供质保服务,自费更换电池的成本高昂。

对此,有车商表示,目前,我国整车质保期限至少为3年或6万公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如动力电池的质保期至少为8年或12万公里。但大部分车企设置了诸多针对首任车主的额外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潜在买主购买新能源二手车的积极性。

“科学的检测手段可以解决大众购买新能源二手车的‘近忧’,而质保政策则可以消除‘远虑’,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有专家指出,由于许多车辆的权益与原车主紧密相关,车商在收购此类车辆时折价幅度较大,因此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也亟待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化措施保障,以提升交易信任度。

目前,已有企业先行,探路新能源二手车的售后服务保障。段学超表示,为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在售后方面,查博士针对部分品牌电池的新能源二手车检测推出“五大回购,两大维修”保障。如消费者购买了通过查博士新能源检测鉴定的报告车辆,在90天或5000公里内,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存在事故车、火烧车、泡水车、三电系统安全、电池健康检测失误等报告未表述相关情况,经查博士复检确认后,查博士会按照合同约定对车辆回购或进行赔付维修等,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护航新能源二手车交易。

总的来说,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质保体系和专业的检测服务作为支撑。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车商和消费者带来双赢的局面。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