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油改电!2025年奔驰/宝马/奥迪“押注”新能源

中国汽车消费网

3033阅读

01-13

  甭管产品本身究竟如何,但油车时代的德系的奔驰/宝马/奥迪一直是国内的绝对T0级豪华品牌,包括“34C、56E、78S”都堪称制霸各级别豪车市场。然而在如今的电车时代,在用户眼里,目前在售的德系BBA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智商税。面向2025年,德系三大厂开始“押注”新能源车市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未来的电车市场究竟谁能继续顶住“豪车光环”?

  ●奔驰CLA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在新能源市场主要是EQ系列,其中,EQS这种旗舰车自然是正统的电车架构,但像EQA、EAB这类入门产品,则都是基于油车改造而来的产品,实在有点对不起“豪车”的光环。

  奔驰将在2025年一季度推出全新一代CLA,该车不光有轻混版、插混版、还首次推出基于MMA架构打造的纯电版本,以及还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极具特色的加长版。

  从之前外媒曝光的谍照来看,全新CLA依旧是四门轿跑车的定位,包括无框车门、掀背尾门这种经典元素都有体现,并且还首次应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至于和现款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迭代后的版本将采用更时尚个性“三叉星”前后灯组,品牌辨识度拉满。

  至于动力架构部分,外媒披露全新CLA将搭载吉利和HORSE合作开发的2.0T直列四缸发动机,该机型可以兼容轻混和插混动力,将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市场。另外,针对中国推出的加长版预计也采用该型号的发动机。

  作为MMA平台的运动轿跑车,全新CLA EV将采用后桥电机驱动,拥有175kW的最大功率,搭配容量89.6kWh锂电池组,WLTC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50km,综合电耗仅12kWh/100km。同时,这套电池组还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15min可增加400km续航。和同价位国产电车对比的话,动力确实谈不上强劲,但毕竟在三电技术领域抹平了代差,所以综合能耗、补能效率已经达到一线水平。

  宝马X3

  今年1月7日,全新宝马X3正式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下线,预示这台代号G48的迭代车型正式完成国产化,预计今年一季度就会正式发售。

  作为专供中国市场的型号,国产宝马X3虽然延续了欧规版的内外设计,但尺寸被进一步加大,长宽高来到了4865/1920/1664mm,轴距为2975mm,加长后的轴距已经和宝马X5(进口标轴)一致。另外在配色方面,该车提供矿石白、炭黑、极速蓝、摩天灰、布鲁克林灰等车漆供消费者选择。

  重点是动力架构部分,先期上市的宝马X3 30Li将搭载代号B48B20W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11kW,与之匹配的是8AT变速器和xDrive四驱系统。另外根据申报信息,该车还有156kW的低功率版本。对比现款的话,甭管是低功率还是高功率,动力数据均有一定提升,不排除应用了48V轻混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欧规版宝马X3还提供P2布局单电机的插混版可选,其综合功率达到220kW,外加容量19.7kWh锂电池,可提供81-90km的纯电续航(WLTP)。

  更重要的是,全新iX3车型将不再和轻混/插混版共享平台,还是继承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车的设计理念,不光内外都大不一样,还采用800V高压电气系统,双电机版有望达到400kW以上的最大功率,纯电续航里程或超过800km。

  站在用户视角,确实也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对得起40万级豪华SUV的光环,才能真正有底气和同价位国产车竞争。

  ●奥迪Q6L e-tron

  相比于上面两位,奥迪汽车在引进高端电车这件事上确实要更积极一些。2025年,奥迪将和一汽深度合作引入全新PPE电车平台,首款车型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Q6L e-tron,目前已经在长春生产基地投产,计划年产能15万台,预计今年一季度上市。

  作为国产专供版,奥迪一汽Q6L e-tron的长宽高来到了4884/1965/1687mm,轴距2995mm,比欧规版加长了105mm,另外,该车还进行智能化升级,可适配最新智能座舱和智驾辅助系统,在这方面比奥迪A、Q系列的油车强了不止一点。

  不同于大众MEB平台的Q4 e-tronQ5 e-tron,这台Q6L e-tron是正统的全域800V高压电气系统,并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进一步电气化改造,其中的双电机四驱版拥有345kW的总功率,搭配107kWh的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超过700km,同时还支持最大功率270kW的直流快充,同样达到行业一线水准。

  除了Q6L e-tron外,奥迪一汽还将基于国产PPE平台推出全新A6L e-tron,这是一台C级纯电轿车,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和广大消费者见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奥迪下一代燃油车序列也将在全新PPC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电气化改造,包括全新一代A5L、Q5L,都将标配轻混动力,并衍生出插电式混动版可选。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