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有记忆的,24年年初,小鹏品牌月销不到一万,净利润亏损不断加剧,很多人叫嚣着小鹏“要完”,现在统统被打脸了。
事实证明,优秀的、以技术为本的企业是很容易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的。
转眼间,小鹏已经成为了1月前三周的新能源亚军,如果按新势力来排是稳稳的第一,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和理想。
其中,MONA表现尤为亮眼,近15天交付1万台,累计交付达6万台;P7+的也是另一大销量贡献的主力军,12月的销量突破1万大关;另外,小鹏G6、小鹏G9、小鹏X9等车型也持续向好,促进品牌销量向好,从Q4到现在状态一直很稳,“新势力一哥”的称号似乎又轮到小鹏头上了。
- 25年扩招6000人、员工生娃奖励3万元!
1月20日,小鹏宣布2025年扩招6000人,强调员工待遇不能省,为员工发生育发放1-3万元现金奖励,彰显对人才的重视,这样企业真的很难不被圈粉。
据了解,小鹏目前拥有21850名员工,其中5000人是2024年新加入的,2025年还计划再扩招6000人,岗位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并且为迎接新员工,小鹏不仅将启用广州新总部,还计划升级全国各地的办公室,主打的就是展现出资金充足、产能扩张的蓬勃势头,与去年小鹏状况及面临转型的合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在福利待遇上,小鹏也毫不含糊。为响应国家政策,何小鹏推出“小鹏新生计划”,鼓励员工多生娃:二胎或双胞胎的员工家庭奖励1万元,三胎及以上每胎奖励3万元。
何小鹏直言:“我觉得生小朋友这个钱就是公司你该付的”。
真的,家人们,这波真要感动地哭死了。
- 打破偏见,小鹏汽车用实力说话
当然下半年,关于小鹏的误解颇多,尤其是MONA上市后,有人认为小鹏降价就意味着品牌低端化,虽然销量实现逆袭,但失去了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对于不少媒体的恶意抨击,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带有偏见,缺乏全局思考。
第一,MONA的低价策略并非品牌降级,小鹏仍有高价车型如P7+和X9,分别定价20万和30多万,且X9在纯电MPV市场中表现优异,且还有陆地航母小鹏汇天等车型。这说明小鹏品牌形象稳固,只要产品力足够,完全能支撑高价位。MONA的低价是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普及,降低成本,让更多人体验。
第二,小鹏的智驾能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今年已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随着汽车行业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变,智驾成为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各品牌高配车型订单比例上升,缺乏智驾功能将处于劣势。
第三,小鹏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已显著提升。自G9事件后,公司在产品定义和营销方面更加精准,舆情控制得当,几乎没有重大负面。更为重要的我觉得是,销量起来了之后,市场信心会随之改变。大家认为你能活下去,自然会更愿意买你的车。
从更高层面看,要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留在牌桌,就必须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上全面提升。小鹏去年的变革有目共睹,新总裁王凤英上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砍掉了10个高管等大换血的操作,也促进小鹏重获新生,未来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 电动EV:
MONA M03卖了6万+,小鹏P7++也是大火,年后还有7个换代车型以及G7的陆续发布,准备在2025年大干一场!
产品好、智驾领先、布局完善、纯电续航430km的增程也安排上了、小鹏人缘又强,这样的企业凭什么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