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睿800V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突破,续航与安全的双重创新

新车网评

590阅读

4小时前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EV 电池技术已成为其核心驱动力之一。EV 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仅直接决定了续航里程,也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与整体性能。尽管传统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性价比广受欢迎,但在能量密度上的局限性,始终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威睿800V电池包通过材料创新和结构优化,在提升体积利用率的同时,突破了LFP电池的短板,为电动汽车续航与安全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体积利用率:电池技术的突破口

威睿800V电池包的一大亮点便是其创纪录的体积利用率——83.7%。这一数据在全球电池行业中遥遥领先,远超行业其他电池产品的表现。

以目前主流的4680电池为例,其体积利用率约为63%;而传统LFP电池通常为66%。即便是三元锂电池,其体积利用率的上限也刚刚突破72%。相比之下,威睿800V电池包的83.7%体积利用率,不仅在同类产品中拔得头筹,还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

那么,威睿是如何实现这一突破的呢?

1. 结构升级:紧凑设计释放空间

威睿800V电池包的结构创新,是提高体积利用率的关键。传统的电池模组设计通常以较为松散的排布方式为主,电芯之间的空隙较大。而威睿通过紧凑的三明治结构设计,将电芯、上盖和底板紧密结合,释放了电芯仓的纵向空间。这种矩阵式排布有效提升了体积利用率7.6%。

此外,电芯、上盖与底板的紧密连接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减少了800V电池包的振动与冲击,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增加了其抗震性和耐用性。

2. 一体化液冷托盘:高效散热,节省空间

电池的散热性能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长时间高负荷使用时,电池过热会导致热失控等安全隐患。传统的冷却系统通常需要通过复杂的管道传递冷却液,占据了不少电池包内部的空间。

威睿采用了一体化液冷托盘设计,将冷却系统集成到一个单一的结构中,制成了强效热管理电池。这不仅释放了更多空间,还增强了散热效果,因为液冷托盘能与电芯直接接触,有效带走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过这一设计,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8.5%。

3. “T”字型采控设计:空间最大化

威睿800V电池包还引入了创新的“T”字型采控设计,通过改变传统采样线路的空间布局,将采样线路从Z方向转移到了Y方向,并与横纵梁共用空间。这一设计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相比传统设计,威睿800V电池包的采样线路总长缩短了157米,零部件数量减少了60%。这一创新不仅简化了电池模组,还减少了电池的重量,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创新材料:高效利用每一寸空间

威睿采用了航空级超薄热阻隔材料,将电芯之间的隔断层大幅减少,使得每一寸空间的使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种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使得同样体积内能够安装更多电芯,还提高了电池的隔热性能,减少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这些创新材料和设计的结合,使得双面液冷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大幅提升6%,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增加了液冷电池的整体安全性。

威睿800V电池包通过结构创新、材料优化以及散热系统的升级,成功实现了体积利用率的突破,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其创纪录的83.7%体积利用率,不仅让威睿EV 电池在全球市场上独树一帜,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