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雷克萨斯国产在漫天质疑声中得到证实。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对于雷克萨斯来说,甚至说是走狗屎运都不为过。之前那么多年明明销量屡屡暴涨,明明有那么多机会国产,但丰田偏偏就是甩不掉骨子里的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不冒半点风险。
命运倒也算是惩罚了它,近两年只能用大幅降价换取微弱增长。命运却又给了它一个礼物,独资建厂,特斯拉才有的待遇,竟然让丰田也给捞上了。大众想起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汽奥迪,羡慕得牙根痒痒。

▲青梅竹马终究败给了空降 | 来自笑傲江湖
越是与常态不符的事情,越是会引起争议。因此雷克萨斯上海独资建厂才会如此不被看好。丰田的新能源转型一贯心猿意马,内部保守势力显然相当强悍,丰田章男迷惑发言几乎成为固定节目,罕见的几个项目里,自动驾驶班车e-Palette在东京残奥会期间撞伤了柔道运动员北园新光,纯电产品在新能源第一大市场中国无人问津,直至最近两年在华销量下降,全球市场利润下滑。
这样的雷克萨斯,这样的丰田,哪来的信心竟然敢国产?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舆论在分析雷克萨斯国产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用「敢不敢」的角度来思考,所以才会感觉难以置信,才会惊呼「它怎么敢的?」
舆论会这样看待雷克萨斯和丰田,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雷克萨斯和背后的丰田一直以来的行为都太老登了。就因为它们一直那么老登,一直那么只看利益,所以舆论才会用「只看利益」这个角度去分析雷克萨斯和丰田,所以舆论才会惊讶——
雷克萨斯竟然在这个时候国产,还是新能源工厂,那么大的投入能挣钱吗?这也太冒险了,不像是雷克萨斯和丰田能干出来的事啊。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不要用「敢不敢」来思考雷克萨斯国产,而是用「该不该」来思考这件事情呢?
丰田在华销量下滑是既成事实,丰田全球利润下滑是既成事实,并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除非求变,不然这两点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另一方面,同样坚持以价换量的日产,在去年底突然爆发财务危机,并且瞬间与本田进行谈判抱团取暖,虽然最终没能成型,但双方迅速推进谈判的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本田的情况也不乐观。
自身已经出现问题,同胞友商的遭遇又在轰轰烈烈地发出警示。丰田当然要着急,它们能做什么?当然是求变。而恰恰是这个时候,雷克萨斯这个还能用价换到量的品牌,竟然有机会在华独资国产,并且还能顺势推进新能源转型。你说丰田该不该干?
傻瓜才不干。
再故步自封,危机迟早压在自己身上,已经到了不求变不行的地步,恰恰这时候又存在这个条件极为优厚的求变机会,这何止是瞌睡遇到枕头,这是丰田刚打了个哈欠,命运直接给它定了总统套房。
别再问丰田怎么敢在这个时候国产雷克萨斯了,风险当然很大,但情况是丰田如今已经走到了必须要冒险的路口,继续保守下去,情况只会更糟,然后呢?未来就要被迫去冒更大的险,而且条件会更恶劣,胜算会更低。
▲2023年丰田集团权力交接
再换成丰田内部的角度来看,这次雷克萨斯的国产,或许是集团新旧势力的一次角力。
先看旧势力:丰田章男近年来针对EV的数次暴论,在频率上颇为值得玩味。2023年卸任社长之前,丰田章男炮轰EV的频率大约是每一两年一次,而在2023年让位给佐藤恒治之后,丰田章男分别于2023年10月、12月以及2024年1月,在4个月时间内连续3次炮轰EV。
要么是贪恋权力不愿撒手,想继续掌控丰田;要么是被迫下台心有不甘,抢夺舆论主动权。
再看新势力:佐藤恒治接棒后始终十分低调,除去上任之初宣布到2026年要推出10款EV,销量要达到每年150万台之外,再鲜有重要表态。
而这次雷克萨斯国产,很难不让人认为是佐藤恒治主导的。看看他的履历就能明白,佐藤恒治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丰田,2005年加入雷克萨斯品牌,直到2020年,用15年时间做到了雷克萨斯的执行长和丰田董事会的执行董事。可以说,他在丰田体系里的核心履历都是在雷克萨斯建立的,他在集团内的支持者也主要来自其在雷克萨斯的工作期间,他在集团内最熟悉的、最具话语权的、最有掌控力的业务部门也一定是雷克萨斯。
因此,无论佐藤恒治是真正的改革派新势力,又或者是同样保守只为争夺权力的新势力,只要他想做出成绩,雷克萨斯就一定是他推进重大项目的最佳业务板块。
通过这样的角度,雷克萨斯的国产同样顺理成章。
不论如何,雷克萨斯已经不是曾经那个雷克萨斯,丰田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丰田。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曾经它们是行业的强势参与者,如今它们不得不遵循行业的潮流去调整姿态与身位,境遇不同,决策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所以雷克萨斯此时国产看上去无比荒诞,实则却势在必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