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竞争加剧凛冬至 降本裁员削产能

汽势

2936阅读

02-17

汽势Auto-First丨刘天鸣

销量下行、竞争加剧、欧美等地区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业绩承压等因素影响下,仅在2月份日产、保时捷、通用等车企相继开启裁员、降本、削减产能等举措。

2月13日,日产汽车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时透露,将启动4000亿日元成本削减计划,包括通过降低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2000亿日元成本降低,通过生产制造基地重组实现的1000亿日元成本降低,通过提升研发效率节省约300亿日元。

裁员是日产汽车成本削减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产汽车计划通过高效运营、削减招聘岗位以及加速自愿离职计划在全球削减2500名间接员工。日产汽车将采取额外措施来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

同时,日产汽车计划通过整合生产线、调整轮班模式以及职责调动来实现约1000亿日元的成本节约。从2025财年第一季度起,在美国的Smyrna和Canton工厂以及泰国工厂减少6500名员工。到

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从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并优化制造领域的人员。其中包括已在中国实施的从150万辆减至100万辆的减产举措。同时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将中国以外工厂的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300万辆,并将工厂利用率从2024财年的70%提高至2026财年的85%。

日产汽车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和削减产能,源自危及“生命”的业绩疲软。据日产汽车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10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日产汽车营业利润大幅下滑,仅完成311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减少1105亿日元,降幅达到78%,净利润亏损141亿日元,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净亏损。

不止于日产汽车,欧洲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因为电动车需求放缓以及“挑战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条件”,在2029年前裁员1900人,并收紧招聘政策。此次裁员针对保时捷德国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厂,但因工作保障协议,保时捷的裁员以自愿裁员或提前退休的员工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斯图加特祖文豪森工厂投产保时捷纯电动汽车Taycan。2024年保时捷Taycan在全球市场销售疲软,同比下降49%,仅售出20836辆。

通用汽车也因调整业务以及产能布局,裁撤部分员工。在北美市场,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Cruise于2月4日宣布,因停止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计划,将裁减近50%的员工,包括首席执行官Marc Whitten、首席人力资源官Nilka Thomas等高管团队。

针对Cruise的裁员,通用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通过结束其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发计划,每年可节省高达10亿美元。

而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合资的上汽通用则在削减产能。上汽通用将关闭位于沈阳的北盛工厂,将影响约2000名员工。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上汽通用北盛工厂关停主要因为上汽通用启动对全国生产体系的深度整合,以及产能利用率的持续下滑。上汽通用在上海金桥、烟台东岳、沈阳北盛和武汉设有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约为260万辆。但由于持续的销量下滑,上汽通用产能利用率始终处于低位运营。2024年,上汽通用全年累计生产42.17万辆,同比下滑58.58%,产能利用率仅为16.2%。

无论是日产、保时捷还是通用,裁员、削产能背后都指向成本,究其原因无外乎业绩下滑与低预期。日产汽车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报中再次下调全年预期,预计净利润亏损800亿日元。保时捷也下调了2025年业绩预期,预计营收继续停滞在390亿至400亿欧元区间,运营利润率预计进一步下跌至10%至12%。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汽车产业转型以及竞争加剧,部分跨国车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留在牌桌上不得不“节衣缩食”,更加重视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通过裁员、削产能等成本缩减计划“御寒”。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