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搭上了新能源的东风并且被上汽集团视为“掌上明珠”,但是智己汽车显然未能凭借着各种优势资源的加持而完成崛起。

来自第三方平台的公开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智己汽车批发量仅有2800辆,零售量也不过3017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同比下滑44%和39.6%,而环比2024年12月份的8000余辆更是下滑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智己不仅和自身相比销量呈现出下滑态势,和乘联会大盘相比同样跑输。来自乘联会的1月销量数据显示,数据显示1月乘用车零售量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而具体到智己所在的新能源赛道则更是一片红火。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为94.4万辆,同比增长29.4%。
这意味着,智己汽车1月份的销量表现是说不过去的,不仅和大盘相比逆势下滑,而且也跟自己相比呈现出下跌态势,说其1月份迎来销量“开门黑”我想并不为过。
事实上,作为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的核心项目,智己汽车目前布局L7、L6、LS7、LS6四款车型,从产品布局来看还算是丰富。
以1月份销量来看,智己LS6和智己L6是最为“畅销”的两款车型,其中LS6以1612辆的单月销量勉强支撑大局,L6保持1245辆的中游水准,但L7与LS7当月销量仅分别为23辆和137辆,几乎沦为市场弃子。这也意味着,智己的几款产品,该成为“爆款”的并未“爆”,而该红起来的,也距离“红”有较大距离。
就拿智己最为畅销的LS6为例,和同期新势力推出的车型相比,LS6似乎临着“难以突围”的尴尬。要知道,不论是理想L6、问界M7、极氪7X还是小鹏G6在销量表现上都是要领先于智己LS6的,在同级竞品中,LS6并不具备稀缺性。
而拉开距离观察,随着新能源市场逐步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智己在智能化方面似乎也鲜有“拿得出手”的智驾系统。至少在目前的认知上,智己的IM AD智驾系统相比华为的乾崑ADS智驾、小鹏的XNGP相比仍缺乏技术壁垒。
而且从对用户的运营与维护来看,也和蔚来的社群生态运营似乎存在一定差距。至于从成本和产业链来讲,同比亚迪等亦不能同日而语。换句话说,智己所在的市场份额是很容易被对手所蚕食的。
而且令人担忧的还有,进入2025年后新一轮价格战似乎已经迫在眉睫,包括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直降4万元、小鹏G6推出限时权益包、比亚迪几乎全系升级的天神之眼智驾而且加量不加价等意味着新能源市场新的价格战也即将开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智己2025年能够拿出足够多的应对方案吗?也很值得关注。
在《车界》看来,目前新能源车市正快速进入淘汰赛阶段,其中“销量规模”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即使是新势力,月销量维持在5万台之上才能算是头部,月销量2万台之上尚能站稳“二线”,如果智己在2025年仍不能尽快突破月销“破万”的瓶颈,那么其被寄予的厚望再多恐怕也难以改变尴尬的市场地位。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车企,智己承载着上汽在新能源市场突围的希望,而2025年注定是背水一战的关键年份,智己如何在保持高端调性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突破?如何平衡集团战略与市场真实需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智己能否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赢得一席之地。毕竟,在这个"强者恒强"的竞技场,留给智己试错的时已经不多了。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