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企入局保险行业已经是next level了。

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推出了“Insure My Tesla(为我的特斯拉投保)”计划。之后自主新能源品牌也开始成立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包括小鹏、理想、蔚来等。
从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入局保险行业有一定利润可图,例如比亚迪财险2024上半年保险业务实现收入6726.23万元,净利润1846.2万元,随着比亚迪销量的逐年提升,保险收入也有望水涨船高。
不过通常情况下,车企入局保险行业只提供常见的业务,在前沿领域,比如智能驾驶,还是一片空白。

今年初,比亚迪一口气上新21款智驾版车型,宣告着车市进入全民智驾时代。其他车企近期也有跟进的想法,纷纷开始加码高阶智驾。
但是要让高阶智驾能真正走向普通大众,车企还需要解决保险这一后顾之忧,不然大家不敢买、买了也不敢用。
赛力斯、小鹏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了。
车企入局保险行业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收购保险公司,获得保险牌照,例如比亚迪通过收购易安保险股权,获得了全资控股保险牌照,随后成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这种模式通常需要车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另一种是成立保险经纪公司,但是不能直接出具保险单,该公司就相当于一个保险中介,可以帮助车主选择并投保合适的保险方案,并在出险后协助客户进行索赔,例如蔚来保险经纪公司。
没有成立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车企,部分会选择和大型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定制保险产品。
总的来看,车企入局保险行业,有利于提供完善的服务、增加用户黏性,最终为提升销量助力。
现在下到几万块的车都拥有高阶智驾,比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较低的准入门槛也激发了更多用户的选购兴趣,所以现在有“智驾险”的车型或许才是好车型。
鸿蒙智行先一步行动起来,虽然没有成立保险公司,但是在去年就开始布局类似“智驾险”的方案。
2024年11月17日,鸿蒙智行针对旗下问界、智界、享界推出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当时下定就送至高价值4000元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
具体来看,该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对五大智驾场景提供保障,包括智能泊车辅助(APA)、代客泊车辅助(AVP)、遥控泊车辅助(RPA)、车道巡航辅助(LCC)、智驾领航辅助(NCA),涵盖车主使用智驾时的高频场景。
赔付金额方面,问界新M5、问界新M7、智界S7、智界R7保障权益上限为300万元,问界M9、享界S9保障权益上限为500万元。
近期也有传言称,小鹏将联合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
据悉,该产品将覆盖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导航辅助驾驶(NOA),以及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还将聚焦于解决用户在使用智驾系统过程中的责任界定和安全保障痛点等。
鸿蒙智行和小鹏已经被公认是国内高阶智驾第一梯队,现在推出相关保险,除了表明实力自信以及给用户使用信心外,或将为即将到来的L3提前布局。
据统计,包括比亚迪、小鹏、蔚来等超9家车企拿到了L3牌照,L3级智能驾驶节奏正不断加速中,或将在几年内落地。
鸿蒙智行和小鹏提前布局,可能率先在L3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不仅能从“一次性卖车”转型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盈利模式,还能提前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加速提升自身市场份额。
目前已经有车主拿到了鸿蒙智行的智驾无忧服务赔付,该车主在使用智驾进行变道时,被后车撞击并被判定全责。在确认该车主是在智驾状态下发生的事故后,品牌按照责任划分进行了正常的赔付。
相信看到这个案例后,普通用户对鸿蒙智行的好感度会大幅提升,选择高阶智驾车型时,也会更先想到鸿蒙智行。
不过如何定价是其中一大难题。
鸿蒙智行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供用户免费使用,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一旦开始收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鸿蒙智行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至高价值4000元,那么以权益期为12个月来看,大概率保费为4000元/年。这个保费对大家而言应该不是个小数目,毕竟一般我们的车险一年都才只有几千块,并且“智驾险”保障的范围有限。
另外,新能源车险普遍高于燃油车,“智驾险”再高的话,或将会直接劝退不少想买高阶智驾的人,甚至劝退想买新能源的人。
特斯拉的“Insure My Tesla”或许能给国内车企一个参考。
特斯拉“智驾险”采用UBI车险模式(Usage Based Insurance),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用户对车辆的使用情况来定价。
首先,这个保险必须要求车主订阅FSD(Full-Self 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才能购买。传统车险的定价与驾驶记录、出险次数、车龄等有关,但是特斯拉的UBI车险模式与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会通过安全评分系统(Safety Score)来给车主评分,继而定价。
简单来说,特斯拉会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监测车主的驾驶行为,比如分析急刹车频率、跟车距离、夜间驾驶比例(高风险时段行驶频率)等因素来计算一个分数,以此衡量车主驾驶习惯的安全性,评分越高保费就越低。
同时,保费的价格不像国内一般以年为单位变动。由于特斯拉的保险评价分数按月更新,所以保费会根据车主上月驾驶数据重新计算,只要分数提高,保费就会及时下调。同时,特斯拉还会参考不同时区的事故发生率、道路状况等来调整定价。
根据某位美国网友晒出的保单显示,当安全分为基础的90分时,每月保费为93.15美元;评分提升至98分时,每月保费下降至63.93美元;当安全分提升至99分时,每月保费又下降至56.84美元。
不出意外的话,之后国内高阶智驾保险政策或许也将与用户的驾驶行为相关。毕竟现在新能源车基本都有高精度传感器,想要给车主计算出一个评分也不难。
另外,车圈大佬们对智驾的信心十足。何小鹏表示,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小鹏的智驾比人驾要安全10倍,事故发生率比人驾要小十倍;马斯克表示,特斯拉FSD安全水平超过人类驾驶10倍。
换言之,未来“智驾险”很有可能对经常使用高阶智驾功能的用户打折。
特斯拉率先行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车主使用FSD的比例越高,保费折扣越大,比如启用FSD的行驶里程占比超过50%时,车主可获得最高10%的折扣。
总的来看,未来用户使用智驾比例越高、驾驶行为越安全,“智驾险”的价格可能会越低,并且保费经过大模型计算后,也会更为精准。
有了“智驾险”兜底后,全民智驾时代或许真的要来了。
不过,这里或许有个不太妙的事。
高阶智驾车型通常会搭载大量传感器,并且车型价位一般不低,那么一旦发生事故,“智驾险”赔付也会更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未来,我们的保费是不是会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