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广汽集团注入了诸多资源,但昊铂的销量显然并不给力,来自第三方平台公开的销量数据显示,1月份昊铂国内批发量为1042辆,零售量则仅有727辆,如此成绩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涨,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昊铂同类竞品的销量表现,这样的成绩恐怕并不能令人满意。

从具体车型的零售量来看,昊铂HT在1月份零售量仅有592辆,而昊铂GT则仅有135辆,无论从哪个车型的销量来看,这样的成绩其实都很难拿得出手。昊铂HT和问界M7、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等车型互为竞品,但是从绝对销量来看,新车显然和前述车型存在不小的差距。至于昊铂GT的销量则就不太值得一提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车界》认为和品牌知名度、产品定价、产品矩阵及产品力表现恐怕都有关系。不论昊铂此前作为埃安的高端品牌还是如今和埃安“并驾齐驱”,昊铂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都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在确定进军高端新能源市场后,昊铂在营销上也仍能更进一步,打造出类似蔚小理等新势力那般的声量。
但是就实际表现来看,昊铂不论是从销量还是从知名度上讲,似乎和蔚小理都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一些本应规避的失误还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诸如“红衣大叔” 周鸿祎体验昊铂 HT 时被车门夹手等低级问题,虽然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但是对品牌形象却造成了冲击。
同时,从产品来看,昊铂的主销产品是有别于埃安的,其产品官方售价基本在20万之上,这意味着其定位较高,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环境,昊铂本身的受众就比较少,价格或许也是制约消费者入手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呢,昊铂目前的产品也是以纯电为主,而且在车型设计、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也并未拉开差距,这就使得新车在竞争力上缺乏稀缺性,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昊铂的产品如果没有突破,那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从销量体量上看,2023年昊铂国内年销量仅有8000余台,而2024年也不过2万台上下,这意味着昊铂的体量规模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中处于相当尴尬的地位。按照目前乘联会的销量统计来看,笔者认为月销量维持在5万台之上才能算是头部,月销量2万台之上尚能站稳“二线”,对于昊铂而言,如不能实现月销破万甚至月销破5000台都很难,那么其前景恐怕是尴尬的。
当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昊铂也在寻求破局之道。据了解,随着广汽集团的整合与调整,2025年昊铂品牌的独立已经被广汽集团提上日程,广汽昊铂的到来意味着昊铂未来有望被广汽集团注入更多活力。
而根据规划,一季度昊铂HL也有望上市,新车在产品力上有诸多提升,包括增程动力、800V 5C超充和无感启动技术等,新车的上市有望提升昊铂的品牌形象,同时作为目前昊铂的销量“扛把子”,昊铂HT未来有望推出增程动力车型,新车型的到来也有望为其销量增长提供一定动力。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广汽集团对昊铂是寄予厚望的,它承载着广汽集团在新能源市场冲高的希望,在冯兴亚接任广汽集团董事长一职后,昊铂有望被提到更受重视的“位置”,但也应看到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正逐步进入到“智驾平权”的新阶段,昊铂如何在保持高端调性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突破?如何平衡集团战略与市场真实需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昊铂能否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赢得一席之地。毕竟,在这个"强者恒强"的竞技场,留给昊铂试错的时恐怕已经不多了。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