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打击“黑公关”、“黑媒体”一事又有新进展:2月19日,比亚迪发文称将向提供“黑公关”线索的人士兑现奖励,其中,对8位信息提供人给予1万-1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1位具有重大价值证据的提供者奖励100万元。

自2021年开展“清朗行动”以来,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打击网络黑公关行为,并以重金悬赏的方式向外界征集黑公关线索,通过法律手段和高额悬赏相结合的方式正面硬刚“黑公关”、黑媒体。不久前,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再次强调,比亚迪对“黑公关”的态度是“一追到底、绝不姑息”,此次向线索提供人兑现奖励,体现了比亚迪在打击“黑公关”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对“黑公关”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01
4年时间起诉20余个“黑号”
近年来,一些“黑媒体”、“黑公关”势力以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等方式获取不正当收益,此举扰乱市场环境,严重损害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作为新能源汽车一哥的比亚迪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目前,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理想在内的许多车企都拿起了法律武器反击“黑公关”,比亚迪在这方面更是不遗余力,除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外,2021年还宣布悬赏5万-100万元向全网征集线索,随后更是把举报奖励提升至5万-500万元,并且长期有效。
据统计,近两年时间里,比亚迪累计起诉20余个“黑号”,同时对30多个重点“黑号”进行密切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2024年底的比亚迪起诉自媒体博主“龙猪-集车”名誉权纠纷案,法院审查认为,被告“龙猪-集车”长期针对比亚迪发表侮辱、诋毁的言论,并且存在严重歪曲事实的行为,构成对比亚迪名誉权的侵害,判令被告删除侵权言论、赔礼道歉,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201.87万元。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回应:“比亚迪接受媒体的批评和监督,但对黑公关和黑媒体,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李云飞表示,“有时候,有媒体或者自媒体基于事实报导,批评我们,都没问题。还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出现一些误解性的报道,我们也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些媒体或自媒体恶意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黑而黑,通过一些不实的和误导性的报道和信息,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比如说一个礼拜有七天,至少五个工作日都在黑比亚迪,这个是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02
比亚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比亚迪此次发布“打黑”进展,向9位线索提供人兑现最高1万-100万元的奖励,并且强调最高奖励500万元的悬赏令“长期有效”,表明比亚迪坚决打击“黑公关”的决心,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黑公关”、“黑媒体”之所以如此盛行,除了自媒体门槛较低、缺乏基本新闻道德和新闻素养的培训与考核之外,也与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淘汰赛加剧有密切关系。“黑公关”、“黑媒体”作为黑色利益链条的一端,为了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发布虚假信息,诋毁抹黑相关企业,对行业环境、市场竞争造成恶劣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快速并且成果斐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更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下黑手的对象。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的科研和制造企业已经成为一些组织的攻击目标,后者正在展开长期的网络攻击和渗透,必须高度警惕。
这些“黑公关”、“黑媒体”的造谣、恶意诋毁行为,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损害相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结语:
比亚迪通过法律手段和高额悬赏双管齐下的方式持续打击黑公关乱象,不仅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守护行业清朗环境的决心。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引导相关企业、媒体共同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和市场竞争环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络黑公关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也能更加放心地买车、用车,为整个行业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