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期待还是看热闹,“阉割版”特斯拉FSD上线,还能有多大实力?

车轱辘

2975阅读

02-27

春节刚过,比亚迪就甩出了全民智驾的“王炸”,且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之前,长安汽车也给出了自己的智驾方案。毫无疑问,从今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卷的不再是简单的价格,而是智能化体验,特别是在高阶智驾领域的竞争,将来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提到高阶智驾,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以及华为ADS智驾系统,通过这两年的不断进化,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已经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很多人都认为国产智驾系统已经完全不输甚至超越了特斯拉FSD,奈何特斯拉FSD迟迟未能引入国内,无法与其同台竞技,这也进一步拔高了国内消费者对特斯拉FSD入华的期待。

突然上线,特斯拉FSD终于来了?

2月25日,特斯拉突然发布了“FSD”功能,软件版本为2024.45.32.12,更新名称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其更新内容包括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驾驶室摄像头、地图包版本更新三项功能,意味着特斯拉FSD正式进入到了国内。

消息一经放出就迅速登上了热搜,毕竟近两年来一直有传闻称特斯拉FSD将要进入到国内,但迟迟没有进展,这次就突然进行了软件更新,一切都是特斯拉熟悉的味道。如果是国产品牌,怎么也得先预热一段时间来看看外界的动向,而特斯拉每次有大动作都是突然发布,春节前的焕新版Model Y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特斯拉FSD已经进入到国内了,那么相比国产智驾系统,FSD还有优势吗?其实,对比在北美市场的特斯拉FSD,此次特斯拉推送软件更新的功能并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仅仅是基于EAP功能的优化,新增了城市领航功能,并不能像美版FSD具备车位到车位以及脱手功能。用更直白的话就是,这次特斯拉上线的是“阉割版”的FSD,距离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版本入华仍需要一定时间。

有趣的是,想要体验到本次升级的功能,前提是车辆必须搭载全新一代自动辅助驾驶硬件HW4.0,并选装了价值6.4万元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版本。这也就意味着,只有2024年2月之后的Model Y/3以及新款Model S/X车型才能享受到此功能,更多特斯拉车主受硬件限制无法升级。

另外,在2024.45.32.12软件更新后,也有媒体第一时间对特斯拉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进行了实测,发现FSD不能准确识别公交车道,且在十字路口无论是直走还是左转都会有几率走到对向车道,无视红绿灯等情况也有发生,水土不服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只能后期通过OTA来不断完善。

起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FSD

毫无疑问,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就犹如燃油车时代的奔驰,国内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除了政策的扶持外,特斯拉的国产化也功不可没。而在高阶智驾领域,特斯拉早在2021年就正式发布了FSD Beta版,此时国内的高阶智驾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当时特斯拉就将FSD引入国内,对国产新能源汽车来说绝对是降维打击。

但是,随着国产高阶智驾的不断发展,特斯拉FSD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加上国内的道路环境远比北美更加复杂,FSD想要适应国内道路就必须对感知和决策算法提出更高要求,进行大量本土化训练和场景优化,这也就注定FSD在入华初期无法与国产智驾系统抗衡。另外,中国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极为严格,这也是FSD迟迟未入华原因之一。所有自动驾驶数据必须存储在国内服务器,直接就影响到了FSD的全球数据闭环。

更致命的是,比亚迪已经在今年打响了智驾平权的第一枪,让智驾不再高高在上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特斯拉FSD需要6.4万元的买断费用,其后果就是直接降低了特斯拉产品的竞争力。就以Model 3为例,裸车仅23.55万元起的价格的确很香,但加上6.4万元的FSD选装费用后,整车价格直接逼近了30万元,在这样的高价下Model 3的竞争力已经大打折扣。

反观国产新能源汽车这边,高阶智驾系统基本都是处于买车就送的状态。就比如小鹏P7++,全系车型均支持高阶智驾,且在配置上也是保持高度一致,不同车型版本的区别仅限于电机性能和续航能力,比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更强。

所以说,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不再畏惧特斯拉FSD,反倒是特斯拉这边着急了,所以在完全体FSD迟迟未能引入国内时,抢先推出“阉割版”来过渡。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完全体FSD引入到国内,又会掀起多大的水花呢?在智驾系统已经下放到10万元以内市场的时代,特斯拉FSD 6.4万元的选装费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写在最后:

完全体FSD在国内到底能有怎样的表现?相信没有人敢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但是就国内的道路环境而言,国产高阶智驾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适应,并在安全性以及体验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特斯拉FSD如果不改变6.4万元的选装费用,那么在高阶智驾领域起到的影响力必将大打折扣。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