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再度上演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3月26日下午两点,市值仅10亿的恒大汽车,股价在短短5分钟内犹如火箭般飙升近230%,股价从0.12港元飙升至0.23港元,成交超1.35亿港元。
这种直线式的暴涨,瞬间震惊了整个市场。
而引发这场堪称“诈尸异动”的导火索,竟是一则声称广汽将收购南沙工厂的“网友发的小作文”。
自然结果不出所料,在广汽集团迅速辟谣后,剧情发生大反转,恒大汽车股价涨幅急剧收窄至70%,并且从27号上午的股市来看,港股恒大汽车股价又跌了30%,在之后经过短暂的拉升后重回跌势。
其实稍加分析,便会发现这一事件疑点重重,可信度极低。
从企业基本面来看,恒大汽车与广汽集团的情况大相径庭。恒大汽车财务状况堪称糟糕,截至去年6月30日财报显示,其负债超过700亿,资产仅160亿,并且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有待考证。
反观广汽集团,产能储备充足,去年半年报明确表示,公司产能处于过剩状态,甚至连原本规划好的募投项目都已暂缓推进。
即便有人猜测,这是否是广州市政府为盘活资产而推动的举措。但这一设想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广汽集团前几年还主动关停了自家的广州工厂,按照常理,广汽更应优先照顾自己的亲儿子吧,而非急于接手恒大汽车的“烫手山芋”。
更何况,当前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本土品牌产能利用率仅84%,外资品牌更是低至56%。
近年来,汽车行业淘汰赛愈演愈烈,众多新能源品牌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爱驰、高合、威马、极越、哪吒等品牌,曾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如今却风光不再。
恒大汽车同样如此,而且恒大汽车的保有量肉眼可见的低,你说有几个人在马路上见过他的车的?在街头几乎难觅其身影,产品更多停留在宣传层面。
广汽作为根基深厚的国有企业,显然不会轻易卷入这一充满争议的事件,更不会冒着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巨大风险来趟这浑水。
此外,港股市场复杂的交易机制,对普通散户极不友好。前几日,比亚迪、小米配售股票时,几百亿的募资计划突然实施,大型机构借助这一机会,在市场高价抛售股票,再通过折价配股买回,轻松实现无风险套利。
而散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暴跌,硬亏大几个百分点。你说大公司都如此了,就更不用说那小公司什么老千股了。
电动EV:
总之呢,前有比亚迪、小米幕后资本操控股市,今有停牌倒计时的恒大汽车“诈尸”式地异动,资本游戏对散户的“收割”愈发肆无忌惮。
这场仅持续5分钟的资本狂欢,这可能是游资炒作或空头回补,而非基本面改善,也或许只是恒大汽车退市前的最后疯狂,是一场危险的击鼓传花游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