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完成既定目标四分之一?乐道艾铁成“下课”,沈婓接任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2222阅读

1天前

已编辑

作者/编辑:邱雨晖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蔚来旗下乐道汽车因交付量持续不达标,原总裁艾铁成辞职,由原蔚来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接任。乐道面临品牌认知模糊、营销策略失焦及定价红海等挑战。沈斐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扭转销量颓势,即将亮相的L90车型成为关键。这场“换帅救市”能否成功,将直接关乎乐道的未来与蔚来多品牌战略的成败。

2025年4月,由于交付量持续不达标,蔚来旗下乐道汽车的原总裁艾铁正式宣布“下课”,原蔚来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临危受命,接任乐道总裁一职。据悉,乐道品牌三月份交付仅4820台,与预期中交付2万台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及目标量的四分之一,而曾经“夸下海口”的艾铁成也不得不面临辞职的局面。实际上,这场换帅背后,是乐道首款车型L60上市7个月以来的销量困境,以及蔚来集团对于实现“2025年四季度盈利”目标的迫切需求。

乐道L60作为蔚来多品牌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曾被寄予厚望。这款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的车型,以“超大空间”、“超低能耗”和“换电兼容”为卖点,定价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等热门车型。然而,自2024年9月上市以来,L60的销量却远未达到预期。截至2025年3月,L60累计交付量仅为35,542辆,月均销量不足5,000辆,甚至未能跻身同级别新能源SUV销量前十。

乐道的困境究竟何在?首先,品牌认知模糊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独立子品牌,乐道虽然定位“主流家庭市场”,但消费者对其与蔚来主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不足,既未形成“高性价比”的心智定位,也未凸显出“家庭专属”的标签。其次,营销策略失焦也是导致销量不佳的关键因素。

有内部人士透露,艾铁成团队在渠道建设和用户触达上表现乏力,乐道400余家门店的单店月均销量仅为12.5辆,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广告投放虽然覆盖广泛,但未能精准传递产品的核心卖点。最后,定价陷入红海也是乐道面临的一大挑战。L60的定价区间与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等竞品高度重叠,但缺乏价格优势或差异化服务支撑,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竞品。

沈斐的跨界挑战

沈斐的履历堪称蔚来“元老级”人物,自2015年加入公司以来,他主导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被誉为“执行力最强的高管”。然而,从能源基建到汽车销售,这一跨界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

沈斐上任后,既面临优势也伴随风险。他的资源整合能力或许有助于打通乐道与蔚来主品牌的资源壁垒,通过“共享补能网络”降低用户用车成本,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蔚来集团高层对此次调整给予了大力支持,CEO李斌直接接管乐道研发与供应链,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负责营销,这种“集权式管理”虽然牺牲了一定子品牌的灵活性,但可能提升决策效率,避免内耗。

然而,沈斐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他的能源业务背景与销售实战经验并无直接关联,如何快速建立用户认知、优化渠道效能是其首要难题。其次,时间窗口紧迫,蔚来集团为冲刺四季度盈利,要求乐道必须尽快提升销量。但品牌重塑、产品迭代、渠道优化等均需时间,市场留给沈斐的容错空间极其有限。

乐道L90能否打出“翻身仗”?

沈斐上任后的首个考验,是即将亮相的乐道第二款车型L90。这款中大型6-7座SUV瞄准家庭用户市场,能否扭转乐道的颓势,取决于三大策略的执行情况。

首先是精准定价与成本控制。L90需要避免重蹈L60的定价覆辙,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国产化率等方式降低成本,将定价下探至25万元以下,与理想L8小鹏G9等竞品形成错位竞争。

其次是强化“家庭场景”标签。L90需要突出“多孩家庭刚需”属性,在空间设计、智能配置和服务权益等方面下功夫,满足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提供舒适的第三排座椅、灵活的后备箱储物空间、儿童安全监测和后排娱乐系统等家庭场景功能;同时推出“家庭用户专属换电套餐”,降低用车成本。

最后是借力蔚来生态协同。沈斐可以推动乐道与蔚来主品牌的资源互通,通过渠道共享、补能网络优先使用权以及用户运营等方式,提升乐道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写在最后:一场不容失败的“突围战”

沈斐的接任是蔚来在销量压力下的果断抉择,也是其多品牌战略的“关键一役”。乐道L90的成败不仅关乎沈斐的个人声望和乐道的未来命运,更将验证蔚来能否在高端化与规模化之间找到平衡。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竞争的加剧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更多元的选择;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这场“换帅救市”的剧情或许将成为新能源车企战略调整的经典样本。

最终答案或许就在2025年四季度的财报里揭晓。在这场不容失败的“突围战”中,我们拭目以待沈斐能否带领乐道汽车逆风翻盘、重获新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