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招聘CMO:救世主,还是替罪羊?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广汽集团高薪招聘CMO,背后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焦虑与挣扎。日系合资品牌销量暴跌,自主品牌乏力,广汽面临内外双重挑战。CMO能否成为救世主?文章指出,仅靠营销无法掩盖产品与技术短板,广汽需从“合资奶妈”转型为“技术玩家”,否则天价CMO恐成替罪羊。新能源战场,硬实力说话。

当广汽本田的生产线响起裁员警报,当广汽丰田的展厅门可罗雀,这家头顶"日系合资双子星"光环的车企,正在用百万年薪招聘CMO的魔幻操作,为行业上演着一出黑色幽默。

图片

这场招聘不是简单的人才更迭,而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下集体焦虑的缩影——当"两田"的金字招牌开始剥落,广汽的自主品牌能否接过大旗?这位天价外聘的CMO,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替罪羊?

合资崩塌:日系神话碎成渣

2024年,广汽本田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答卷:全年销量47.06万辆,同比暴跌26.52%。

曾经的"加价神车"飞度,如今月销不如比亚迪海鸥零头;雅阁的终端优惠从"铁公鸡"变成"大出血",经销商直言:“现在卖一辆亏一辆。”

图片

广汽丰田更惨,汉兰达、赛那的增长难掩整体颓势,全年销量77.01万辆,同比下滑14.5%,纯电车型bZ3月销仅5000台,连特斯拉零头都不到。

这不是偶然,而是日系车集体"水土不服"的缩影。

当比亚迪用DM-i混动颠覆燃油车市场,当华为智选车让智能化触手可及,广汽本田还在为飞度的"祖传收音机"配置沾沾自喜,广汽丰田仍在强调"混动技术成熟可靠"。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让它们在新能源浪潮中被打得措手不及。

当然,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也已经做出调整——P7和铂智3X效果如何,仍需观望。

自主乏力:埃安传祺难承重

合资崩塌的同时,广汽的自主品牌也陷入泥沼。埃安销量同比暴跌21.9%;传祺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从三位数跌至个位数,国际业务更是惨不忍睹——出口销量占比不足5%,与长城、奇瑞的全球化布局形成鲜明对比。

更尴尬的是,广汽的新能源转型充满魔幻色彩。

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还未出世,就喊出"30万级高端"的口号;而广汽本田的纯电车型e:NP2极湃2,年销仅763辆,连特斯拉一天的销量都不到。

这种"PPT造车"的玩法,让业内直呼:"广汽不是在造车,是在拍科幻片。"

CMO的使命:在废墟上重建罗马

面对如此烂摊子,广汽给CMO开出了的KPI让这张百万年薪的聘书,更像是一纸"死亡通知书。"

在现在营销指标化、内容流量化的当下,CMO可能需要用"创始人IP+用户粉丝经济"的组合拳打开市场。但广汽既没有雷军式的灵魂人物,也缺乏小米的互联网基因,用户粉丝基盘的互动量和活跃度也不高,及其有可能成为一场"东施效颦"的结局。

对于从"日系代工厂"转向"科技自主品牌"的品牌重塑过程,未来的这位CMO需要在华望汽车尚未出世时就构建高端认知。

但现实是,传祺的中低端形象根深蒂固,昊铂品牌在"高端科技"与"网约车平替"之间反复横跳,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心,只会让品牌变成四不像。

现实挑战:内忧外患的修罗场

1、燃油车与新能源的资源争夺战:传统燃油车团队手握渠道资源,新能源团队却在为充电桩选址发愁。CMO如何平衡这对"生死冤家?"

2、人才结构的代际断层:广汽的管理层多是"两田"培养的派驻员成长起来,已经相对老派的理念和长期没有外来人才活水,让现在的广汽在营销过程中对流量与用户运营一窍不通,公司内的各种类型视频账号无序混乱缺乏统筹与管理约束,内容低下到甚至直接影响到品牌。

3、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比亚迪不断降维打击,海豹DM-i在15万市场杀得风生水起,广汽却在30万市场玩"概念车营销"。

4、华为的生态碾压:问界M9的订单破万,广汽华望的首款车型还在PPT里。

AUTO TALK VIEW:CMO不是救世主

当广汽将销量下滑归咎于"不会玩流量"的营销与品牌传播时,实则在掩盖产品力与技术的真实短板。

在这个用户注意力比黄金还贵的时代,CMO的KPI不应是热搜数量,而是用户复购率;不是流量造假,而是产品力革命。

如果广汽不能从"合资奶妈"转型为"技术玩家",这位天价CMO终将成为体制转型的"替罪羊"。毕竟,在新能源的战场上,没有救世主,只有真刀真枪的硬实力。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