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唐L 发布会,干货实在太多!给我噎到了。
当特斯拉还在优化超充桩时,比亚迪已经让“5分钟补能400公里”成为现实;当新势力们卷屏幕尺寸时,比亚迪却把无人机装进了车里。
4月9日,比亚迪汉L和唐L以20.98万元起的“掀桌价”上市,究竟是什么样的配置能有如此大的市场反响,废话不多说,上正文。
- 活久见!没有所谓“丐版”之说
相比预售价格,汉L和唐L最终售价直降数万元,直接把20万级市场拖入“技术内卷”深水区。
并且特别要关注的是,汉L和唐L分为DM-i、DM-p和EV三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单双电机,起步就是长续航,DM起步200km,EV起步700km。
同时这也意味着,车型没有所谓「丐版」之说,EV车型像大家在意的超级e平台、3万转电机、1000V高压平台、10C充电等全系标配!
以汉L为例,21.98万起的EV版本标配1000V高压平台、10C闪充电池、810kW狂暴电机,实测2.7秒破百、极速305km/h,性能对标百万超跑;
而22.98万起的唐L DM混动版,亏电油耗压到5.6L/100,,综合续航1430公里,把“既要性能又要省油”的矛盾需求变成了现实。
用超级e平台和第五代DM技术规模化摊薄成本,让用户以B级车价格买到C+级空间(汉L轴距2970mm、唐L轴距2950mm)和越级配置。这种“入门即顶配”策略,直接打破了合资品牌“低配高价”的潜规则,甚至让新势力引以为傲的“硬件预埋”显得尴尬——毕竟,有几家车企敢在30万以内的车配备激光雷达智驾、兆瓦级充电、3秒破百、车载无人机呢?
- 当比亚迪开始“教友商做生态”
此次发布会对行业的冲击,远不止于产品本身。
比亚迪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兆瓦闪充技术,并计划联合头部运营商共建4000座超充站。这种“技术开源+基建共享”的模式,很可能倒逼整个行业统一高压充电标准,终结当前400V/800V混战的乱局。
而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比亚迪的“技术普惠”更像一记重拳: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超充网络优势被稀释;新势力的“软件定义汽车”故事遭遇硬件碾压;传统豪华品牌的燃油车遗产,在高性能且才4.6L亏电油耗的混动系统面前更显苍白。
更可怕的是,比亚迪通过自研三电、智驾、底盘的全链路掌控,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其他品牌若想跟进,恐怕连“抄作业”的门槛都摸不到。
- 电动EV:
汉L和唐L的上市,绝不只是多了两款高性价比电车。它们用三个维度重构了市场规则:技术普惠(顶配技术下放20万级)、体验升维(充电/性能/智能全面越级)、生态开放(超充技术共享)。这场起义的背后,是比亚迪从“性价比杀手”向“技术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当友商们还在纠结“该卷价格还是卷配置”时,比亚迪已经写下新剧本:用底层技术创新,把高端体验打成标配;用生态开放,把护城河变成行业基础设施。或许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制造的答案——不再做跟随者,而是成为规则的书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