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4S店被誉为“汽车行业的印钞机”
然而当下,这台昔日无比强劲的“印钞机”,风光不再。
4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相比上一年减少2.7%,在退网的4419家4S店中,93%为传统燃油车品牌。
“退场4419家、93%为燃油车”这个数据什么概念?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商业逻辑呢?
退网潮背后是“无法顺应时代变革”的商业模式
传统燃油车的黄金时代正在落幕。2024年,合资品牌4S店规模总量为7744家,同比缩减13.5%,豪华品牌为3990家,也同比下滑1.4%,而自主品牌却以1.7%的增速逆流而上,总量达21144家。
这背后,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拥抱——去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50%,销量同比激增42.2%。
在2024年新增的3518家汽车4S网络里,新能源汽车品牌约占57%,其中自主品牌贡献了绝大多数份额,达到92%,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分别为3%和5%。这么看,以后类似德系BBA、日系等品牌门店改卖问借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也在一定程度说明,市场淘汰的并非“旧势力”,而是无法顺应时代变革的商业模式。
- 燃油车为何失宠?其实显而易见了
价格战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年,车企平均每车降价1.6万元,燃油车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限,经销商被迫“卖一辆亏一辆”。而新能源车凭借直营模式、透明价格和低保养成本,直接切断了传统4S店的“售后现金流”。
当然还有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崛起,对比合资车、豪华车,肉眼可见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放大。新势力以华为、小米、小鹏、理想为首的市场流量真的不要太多,其主要为直营经营布局,去除中间商赚差价,将成本反复压缩,做到科技配置、智驾、续航能耗......不断拉开差距的,良性循环,对传统燃油车带来致命一击。
对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能会面临售后网点减少的不便,但长期来看,透明化的价格体系、多元化的服务选择和更高效的供应链,终将带来“省心又省钱”的用车体验。正如智能手机淘汰传统手机店的过程,汽车渠道的变革看似阵痛,实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 电动EV:
俗话说“既然之则安之”,如今新势力、自主品牌的崛起,其实已经为汽车行业转型指明了未来的大方向。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这场4400家4S店的退网潮,更像是一曲产业转型的“前奏”。当传统油车渠道完成“断舍离”,换来的是整个行业轻装上阵的决心——自主品牌的崛起、服务模式的革新、市场格局的重塑,正共同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国内油车市场的调整,有一个更具活力、更富创新的汽车消费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