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安全谈智驾,就是本末倒置!”
4月12日,在广汽科技日的现场高管霸气开场。
这场以“安全”为唯一主角的科技日,用实打实的技术矩阵,告诉大家“安全,是每一个广汽人的执念”!
并且更让今晚上市的30万级SUV昊铂HL成为"安全卷王"。这场发布会没有"降维打击"的浮夸话术,却用实打实的技术肌肉证明:真正的豪华,从不是堆砌配置,而是把看不见的安全做到极致。
- 从“被动防御”到“全时主动守护”
智能驾驶渗透率飙升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安全焦虑的与日俱增。广汽的破局之道,是跳出“单点技术优化”的惯性思维,打造了覆盖研发、技术、保障三大维度的“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这套体系最狠的,是直接把安全标准拉高到“变态级”:
碰撞测试工况数量是行业标准的3-4倍,连美国IIHS最严苛的25%偏置碰撞也敢直播“实锤”;
L3智驾系统故障率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比航空级安全高1000倍,关键系统全部双备份,堪称“用双倍成本换无价安全”;
电池穿刺不起火、云监控24小时盯防3881项参数,甚至首创“碰撞前700毫秒自动调座椅+弹气囊”的预判防护。
为何广汽敢这么“卷”?甚至扬言第四季度上市L3车型,或成为国内首款上L3智驾的车型。
答案藏在产业链布局里——从电芯研发到整车制造的全链路把控,让安全不再受制于供应商;而将安全视为“车企定义权”的理念,更让其敢于投入远超行业均值的成本。这种“体系化安全”的思路,或许会逼着对手们重新思考:堆料易,建体系难。
- 一场芯片生态的“诺曼底登陆”
车规级芯片是智能车的“命门”,但长期被海外巨头卡脖子。广汽这次放了大招:联合中兴、国芯等10余家国产芯片企业,一口气推出12款高安全车规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底盘控制等核心场景,并启动“生态共建计划”。
这步棋的深意在于: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联动,通过整车-芯片端到端验证平台,解决国产芯片“不敢用”的痛点;在“一芯多源”策略方面,避免单一供应链风险,这对经历过疫情缺芯的车企堪称生存法则。
更有业内人士评价,“广汽这是在给行业打样——与其抱怨被卡脖子,不如联手国产供应链练内功。”若计划落地,国产芯片或将结束“能用但不好用”的尴尬,甚至反向输出技术标准。
- 昊铂HL开启30万级市场的“安全豪华平权”
作为星灵体系的首个落地产品,昊铂HL的野心不止于“家庭SUV”。它用三个“越级杀招”,直击新中产家庭的隐性焦虑:
在安全平权方面,下放军工级夜视系统(暗夜之瞳),让30万级用户享受百万豪车的夜间避险能力;
在体验重构方面,NASA零重力座椅+全车六屏交互,把“移动理疗室”和“家庭影院”塞进车厢;
在续航自由方面,5分钟补能265km的超充+增程1200km续航,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更狠的是定价策略——26.98万起售,比同级竞品低10万以上,却标配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架。这种“入门即顶配”的打法,无异于向理想、问界等玩家喊话:别只盯着冰箱彩电,安全与品质才是真豪华。
电动EV:
在智能汽车“唯体验论”甚嚣尘上的今天,广汽用一场科技日告诉行业:安全不是牺牲体验的妥协,而是定义体验的前提。
当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和昊铂HL的上市,将安全从“配置表”升维到“基因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车企的担当,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因为安全,永远是汽车工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