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定过万到月销不足三千,极氪王牌因何沉沦?

汽车点评AC

4034阅读

1天前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极氪001,曾以猎装轿跑定位风靡市场,销量破万。然而,2025年销量却急剧下滑,月销不足三千。本文深入剖析极氪001沉沦背后的原因,包括激进迭代策略背刺老车主、品控不严故障频发,以及竞品围剿与内部内卷等多重因素,揭示其从国产之光到面临生存危机的转变,并探讨其未来重振之路。

提及极氪,绝大多数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极氪001。这款车曾以“猎装轿跑”的差异化定位,在2024年创下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的纪录,巅峰时期月销高达1.4万辆,相当于“每分钟售出一台”,一时之间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然而,进入2025年,其销量迅速滑坡,3月销量仅2976辆,较巅峰期暴跌近80%。从 “稳定过万” 到 “月销不足三千”,车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那么这款曾经的 “国产之光” 为何在短时间内风光不再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一话题!

“背刺”老车主的代价

去年极氪一年磨三剑时间让人记忆犹新,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极氪 001 经历了三次重大改款,2023 款、2024 款、2025 款车型在同一市场周期内并存,这种一年三迭代的操作在汽车行业堪称史无前例。2024 款车型上市仅半年,2025 款便仓促推出,不仅在硬件层面升级了双 Orin-X 智驾芯片、激光雷达等配置,价格还下调了 2 万 - 3 万元。此举直接导致 2024 款车主刚提车即面临“技术过时”和“资产贬值”双重打击,大量用户在社交媒体发起背刺维权,甚至出现了老车主拉横幅抗议的极端事件。极氪的策略虽意在应对市场竞争,却引发用户信任危机。  

毫无疑问,极氪的激进迭代策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传统规则。一般而言,燃油车换代周期为 5-6 年,新能源车为 2-3 年,而极氪001的迭代速度已接近智能手机的 “半年一代”。这种策略虽在短期内刺激了销量,其中2025 款上市首月订单突破 1.2 万辆,但却透支了品牌长期价值。与此同时,极氪官方对改款节奏的“隐瞒”更是加剧了矛盾。2024年7月,官方曾辟谣“10月无改款计划”,但一个月后即发布2025款,部分车主提车不足两月即沦为“旧款”,换位思考,这种事搁谁,心里都别扭。因而自去年八月后,极氪001便走起了下坡路!

品控不严,故障频发

如果说 “背刺老车主” 是极氪的 “战略失误”,那么频发的质量问题则是其 “生存危机”。

2025年3月,车质网数据显示,极氪001在 25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中投诉量位居前列,动力电池故障、动力受限、智驾功能未兑现等问题成为投诉焦点。其中近日多位2024款车主报告电池异常,如广东刘先生车辆在无碰撞、少快充使用场景下,不足一年即需更换电池;另有车主遭遇高速行驶中动力突然受限,而极氪售后仅以系统升级搪塞。这导致部分车主质疑,极氪是否在电池设计或生产工艺上存在问题,甚至怀疑官方是否知晓电池存在隐患却未公开召回。

再者是智驾承诺落空,2024款极氪001曾高调宣传“年内交付城市NZP”,但截至2025年3月,该功能仍未公测,部分车主表示,购车时正是被 “高阶智驾” 宣传吸引,而现实却是交付无期。面对愤怒的车主,极氪官方仅以“国际形势影响”模糊回应,如此做法,怎能不让车主心寒?

内外夹击,地位失守

除以上问题外,导致极氪001销量下滑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说竞品围剿与内部 “内卷” 的双重绞杀。

从外部来看,极氪 001 初上市时,纯电性能轿车市场几乎处于空白,而如今这一细分领域已成为 “红海战场”。小米SU7小鹏P7+i、智己L6、星纪元ES等车型蜂拥而至,其中小米SU7凭借21.59万元起售价、800V平台、773km续航等配置,3月销量突破2.9万辆,直接分流了极氪001的潜在客户。其他竞品亦不是省油的灯,搭载XNGP 4.0小鹏P7++城市领航覆盖243城,智驾体验碾压极氪;比亚迪海豹、星纪元ES则以更低电耗、更长续航和更低价格抢夺实用主义消费者。  

从内部来看,极氪品牌内部产品线也存在冲突加剧的问题,原本极氪001是极氪家族内部性价比最高的车型,但是随着极氪007和极氪7X的上市,其性价比优势早已是烟消云散。其中定位20万-25万元区间的极氪007,搭载001同源800V技术,分走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拥有SUV形态与更低售价的极氪7X更加吸引家庭用户,直接冲击001的“猎装轿跑”定位。看起来,极氪001正在被市场及消费者所抛弃!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极氪001的崩盘,本质是激进策略与产品根基失衡的结果。该车此前的频繁改款严重透支了品牌信誉,品控危机逐渐消解技术光环,而竞品围剿则暴露其实力短板。在车叔个人看来,极氪001若要重回巅峰,极氪需从用户关系、品控体系、自身技术三个方面一同发力,若无法实现这些转变,极氪001或将从国产骄傲沦为新能源狂潮中的一粒尘埃,而极氪品牌的未来亦将蒙上阴影。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