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然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频繁、标准门槛持续提高,令“出海”之路充满挑战,尤其对于消防系统等关键配套模块而言,更是成为储能项目能否顺利落地的核心环节。
2025年起,美国针对中国储能电池产品的关税将持续上调,这一政策趋势逐步向整个储能系统链条传导,使得以往“低成本”优势不再。而各国标准升级——如北美的UL 9540A、NFPA 855,以及欧盟的CE、RoHS等认证体系——也在同步加压,对产品交付一致性、长期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客户对储能消防系统的采购标准日益严苛,不再仅看价格,而更重视其合规体系成熟度与风险防控能力。在这一趋势下,国内部分技术型企业正通过构建标准化与模块化体系,提升整体出海适配力。
以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通过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升级,打造出覆盖设计、采购、生产、检测等环节的闭环控制机制,并获得多项权威认证,形成以合规为核心的出口体系。在材料与元器件环节,该企业通过专业检测手段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在生产层面,依托物联网系统强化安全预警和过程控制,提升了产品交付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同时,及安盾消防积极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测试与认证流程,加快推进产品全球适配进程;并通过标准化制造,实现对多地需求的灵活响应。
业内专家表示,在储能系统出海进程中,配套系统的合规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消防系统作为保障运行安全的底层模块,其全球化能力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国际市场能走多远。
从“产品合格”向“体系合规”转变,正是当前储能企业能否赢得未来的重要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