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主办的"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发布暨交流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峰会汇聚行业专家、车企代表及权威媒体等80余位嘉宾,围绕电磁安全、充电技术创新、热管理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行业权威标准引领技术革新
会上首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年度报告(2025)》引发高度关注。该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明确指出:在行业快速迭代背景下,部分未经充分验证的新技术提前商业化已成为主要安全隐患。基于此,中汽中心创新推出NESTA六维电安全验证体系,从充电安全、电磁防护到消防安全构建全方位评价标准,首批9款车型通过严苛测试获得认证。
在认证车型中,星舰7、问界M8增程版等车型凭借卓越表现荣膺"六边形战士"称号。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评价突破传统合规性检测,引入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模拟,测试标准严于国际通行规范。例如在电磁安全领域,创新构建覆盖辅助驾驶安全、整车电磁稳定、人体健康防护的三维评价模型,实测场强达140V/m的复杂电磁环境,远超现行30V/m行业标准。
二、细分领域技术突破成效显著
针对行业痛点,峰会重点展示了四大专项验证成果:
1. 电磁安全领域:建立EMTA智慧防护体系,破解复杂路况下电磁干扰难题
2. 充电技术领域:推出CCTA与Premium Charge双轨验证,覆盖基础安全到极限工况
3. 热管理领域:首创PITMS四维评价方案,兼顾极端工况安全与驾乘舒适体验
4. 保险创新领域:联合险企开发"组合辅助驾驶险",构建风险防控新模式
在充电技术验证中,极氪001、比亚迪汉L等车型通过新国标验证,华为、永贵等企业的8款充电设备获得高品质认证。热管理方面,零跑B10车型凭借全场景能耗优化表现成为该领域标杆。
三、全球布局构建产业新生态
为助力中国智造出海,中汽中心与德国莱茵TÜV达成战略合作,启动全球首个电安全技术跨国互认计划。通过"一测双证"机制,车企可同步获得中欧市场准入资格,认证效率提升40%。同时,与星途汽车等企业联合开发的专项保险产品,开创了"技术验证+风险保障"的新型服务模式。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总经理高继东强调:"我们正推动行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提质转型,未来将持续迭代智能网联、超充技术等前沿领域的验证标准。"据悉,该中心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覆盖15个技术领域的验证矩阵,建立超过200个真实场景的测试数据库。
本次峰会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更通过构建"标准制定-技术验证-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验证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智造的国际竞争力有望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