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上海车展!全球首款搭载“云辇-M”腾势Z概念跑车全球首秀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1.1万阅读

1天前

已编辑

作者/编辑:陈杰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2025上海车展,腾势Z概念跑车搭载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震撼首秀,以科技豪华重塑跑车格局。腾势凭借全栈自研技术,从MPV市场王者华丽转身超跑领域规则制定者,其全球化战略正加速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影响力正走向世界,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因此彻底改变。

所有人,所有人目标向我看齐嗷!

2025上海车展第一天,全球首款搭载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的腾势Z概念跑车,以“Pure 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设计理念强势首秀,

并将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云辇-M、全线控底盘、易三方等尖端技术,以科技豪华重塑跑车格局!

与此同时,腾势N9、腾势D9、腾势Z9系列及腾势N7组成的全明星阵容同台亮相,向世界展现中国新能源高端品牌的科技豪华魅力。

BOR_5278-opq3593123764

  • 当“技术控”遇上“赛道基因”,腾势Z这次玩得有点大

2025上海车展首日,8.1H馆的腾势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不为别的,就为看一眼那台“电光欧泊蓝”涂装的腾势Z概念跑车。这辆甚至被网友称之为“大湾区兰博基尼”的车型。

腾势Z概念跑车以“Pure Emotion驭心流形・本真之境”设计理念打造,量子脉冲前脸融合前机盖连通式风洞格栅,1:0.618黄金比例车胎搭配无边框水切、极光之刃尾翼,独特“电光欧泊蓝”车漆呈现深邃变幻的视觉效果,瞬间就上头了有木有?

但更狠的是,它搭载的云辇-M悬架和线控底盘技术,直接把“炫技”变成了“颠覆”。传统超跑总爱强调“机械感”,但腾势Z偏偏反其道而行:取消机械转向柱,用全栈自研的线控系统实现毫米级转向精度,方向盘还能折叠隐藏,硬生生给驾驶舱腾出14%的空间。不得不说,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备齐了。

7c06e811-df26-4783-929c-3624a8d364a6

  • 云辇-M的“黑科技”如何?可能惊掉你下巴

作为核心技术亮点,云辇-M应用磁流变原理,颠覆了传统阻尼调节机制,实现毫秒级阻尼动态响应。

其千次/秒预瞄系统可在连续弯道中实时增强侧向支撑刚度,保障车身稳定性;日常行驶时通过全路况感知智能自适应调节,显著提升滤震性能,将“刚柔并济”的机械美学转化为工程现实,赋予车辆全工况动态平衡能力,重构超跑底盘动力学逻辑。

深度拆解你就会发现,腾势是既要保留超跑的操控极限,又得兼容城市通勤的舒适需求的啊。

因此这套系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加速洗牌。以往底盘调校靠工程师经验“玄学调参”,而云辇-M通过数据闭环实现了动态平衡算法,甚至能通过OTA持续优化。有业内人士调侃:“以后车企拼的不是底盘团队规模,而是算法工程师的代码量了。”

20250423013624-BOR_4673-3592548060-opq3592749110

  • 线控转向“革了谁的命”?安全与操控的博弈新解

当腾势工程师砍掉机械转向管柱时,传统车企的冷汗估计下来了。线控转向看似只是取消物理连接,实则重构了整个操控体系:毫秒级响应+自定义转向比,让新手也能开出“人车合一”的丝滑感。更关键的是,碰撞时方向盘的溃缩空间更大,这对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防护堪称神来之笔。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电子系统失灵怎么办?腾势的解法是三重冗余备份——主控芯片、电源、传感器全部双链路设计,可靠性比传统机械结构反而更高。这种“用电子冗余对抗机械风险”的思路,或许会成新能源时代的安全新范式。

ZY__1608-opq3593191925

  • 从MPV到超跑,腾势:“不装了,我摊牌了”

这次车展最值得玩味的是腾势的布局:一边是月销过万的D9 MPV稳坐商务市场,另一边Z概念跑车剑指高端性能领域。这种“从刚需到情怀”的全品类覆盖,暴露出一个野心,那就用技术平台化能力吃透新能源赛道红利,真就是“不装了,我摊牌了”。

当友商还在纠结“做轿车还是SUV”时,腾势已用易三方平台打通了驱动、转向、制动、悬架四大系统。这种模块化架构不仅降低研发成本,更让不同车型能快速共享尖端技术。有分析师指出:“未来车企的竞争,本质是平台扩展效率的竞争。”

  • 电动EV:

腾势Z概念跑车与云辇-M技术的发布,不仅是一场产品秀,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向全球的宣言。当传统豪华品牌还在依赖百年机械结构时,腾势已通过全栈自研的线控底盘、智能悬架等技术,重新定义了超跑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科技破局”的战略,让腾势从MPV市场的王者,华丽转身为超跑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随着腾势全球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其技术影响力正从中国走向世界。在意大利米兰的品牌发布会上,欧洲媒体用“震撼”来形容腾势的技术实力。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当云辇-M的磁流变技术、线控转向系统等“中国方案”逐渐普及,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或许将因这个来自东方的品牌而彻底改变。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