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6.81%!长安汽车你怎么“这么难杀”?
都说新能源渗透率持续破半,传统车企转型慢,新能源销量上来都吃力。不是哥们,财报你还能盈利的啊?
- Q1盈利哪有那么容易,靠的是精细化运营能力!
4月25日,长安汽车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61亿元,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同比增长16.81%,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此等增速上扬,着实惊艳!并且这份Q1财报的含金量还在不断增加,深扒其底层逻辑其实不难看出来。
长安汽车展现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化运营能力,通过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精准聚焦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实现了净利率53.98%的爆发式增长。
这种"省出来的利润"并非简单的成本压缩,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的结构性突破。以智能工厂为例,其数字化改造使生产成本同比下降9%,订单准时交付率达100%,这才是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撑。
- 产品矩阵的质变时刻
当然,财报数据背后,更是长安汽车产品结构的深度重构。
UNI系列高端车型占比提升至35%,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贡献超40%增量利润。这种转型路径与特斯拉早年从Roadster到Model 3的战略迁移异曲同工,由上至下,更得人心。
以启源Q07为例,这款基于天枢架构2.0打造的智能SUV,不仅以2905mm轴距实现同级最大得房率86%,更搭载同级唯一CDC智能魔毯悬架和激光雷达智驾系统,上市即获超1万台高意向订单,中高配占比达85%。这种"技术下放"策略,正在被源源不断的消费者认可和选择。
- 凭什么长安可以,看规划你就知道了
在新能源渗透率连续多月突破50%的当下,长安汽车的战略选择其实放眼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长安汽车未来三年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的规划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80%,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品牌形成差异化卡位。这种"精准打击"策略与行业普遍的"全面撒网"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汽车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累计获得智能化专利超600项,在L3级自动驾驶、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领跑。这种"技术深水区"的持续投入,正在构建其品牌越来越坚固的竞争壁垒。
- 电动EV:
长安汽车的财报,撕掉了传统车企“船大难掉头”的标签,其“一季度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6.81%”更是对品牌喷子们的最好回应!
未来,中国汽车只会越来越卷,利润被不断压榨都是屡见不鲜的常态,品牌的淘汰赛会不断加剧,因此选择一个靠谱不倒闭、能盈利的车企有多重要,不用反复提及了吧?
大家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