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比亚迪又双叒叕拿第一了。
比亚迪以同比104%的增速、近20万辆的出口量首次登顶榜首,奇瑞和名爵次之,沃尔沃也是亮眼首次登榜。
具体到车型方面,比亚迪旗下宋PLUS和宋Pro两款车型,分别以翻倍和四倍增长的出口量,海狮 07 EV 更是以近 2 万辆的成绩成为新晋黑马,如此增长态势小说的爽文估计都不敢这么写吧?
反观另一边,特斯拉则遭遇滑铁卢,Model 3和Model Y出口量同比暴跌42%和79%,甚至跌出前20名,与比亚迪形成鲜明反差。
4月27日,根据第一电动报道统计,TOP20汽车出口量车型榜中,6款新能源车入围,比亚迪占5席。宋PLUS和Pro出口量同比翻倍,元PLUS涨57%。海狮07EV自去年7月出口后销量攀升,3月达7200辆创历史新高,出口量近2万辆,成出口市场黑马。
曾经的出口王Model 3,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大降超42%至3万辆,跌至第四,而其“兄弟”Model Y的出口量同样出现大降,甚至跌出TOP20。
燃油车领域,探索06、博越L出口量暴涨,名爵3等车型出口量同比涨超20%。但奇瑞系多款车型如瑞虎7、瑞虎5X、哈弗初恋、欧萌达、瑞虎3X、瑞虎8出口量同步稍显逊色。
与去年同期相比,TOP20汽车出口量榜中,MG5、MG4 EV、MG领航、宝骏310\530、特斯拉Model Y、长安CS35 PLUS等车型落榜,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旗下三款车(海狮07、元PLUS、宋Pro),以及捷途X70、博越L、探索06、江淮X8 PLUS车型上榜。
品牌出口量排名的变化其实不算太大,除了比亚迪的首次登顶外,失去榜首的奇瑞并未躺平,探索06车型出口量翻倍,成为燃油车阵营中罕见的亮点。这种“燃油车新能源化”(增加混动配置、智能化升级)的策略,或许能给传统车企转型提供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榜单中的沃尔沃EX30格外出众,其凭借127%的出口增速冲进榜单前15,证明豪华品牌只要放下身段拥抱电动化,依然能在全球市场找到生存空间。
- 出口多,但“赚得少”还是行业通病
4月27日,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来看。
尽管出口亮眼,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却降至 3.9% 的历史低位,2025年3月的单车利润甚至低至1.1万元,这背后既有原材料成本上涨 9% 的压力,也有价格战导致的利润摊薄。
并且随着近期车市生产规模扩大,PPI下行,上游碳酸锂成本下降,车企不造电池的问题严重,车企利润可持续下滑。
结合前几年的利润率下行趋势看,近期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仍较大,由于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价格优势明显,主流车企盈利压力仍将急剧增大。
不过,行业并非一片阴霾:新能源车型的单车利润比燃油车高 18%,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溢价和规模效应仍能保持盈利。例如,比亚迪凭借电池自产优势,其新能源车型毛利率达 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汽车行业将呈现 “双轨并行” 趋势,传统燃油车通过政策刺激(如报废更新补贴)维持基本盘,新能源汽车则依靠技术迭代打开增长空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等技术广泛量产,中国车企还是非常有希望在 2026 年实现 “油电同权” 的目标。
- 电动EV:
2025年Q1出口量榜单的冷热对比,恰似中国汽车出海的双面镜:一面照见比亚迪、沃尔沃等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雷霆速度,一面反映出行业 “卖得多、赚得少” 的现实沟壑。
3.9% 的销售利润率警钟长鸣,却也让技术溢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汽车淘汰赛的速度未来只会越来越快,如何留在牌桌上是车企们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出口量变” 到 “价值质变”,中国车企的“油电同权” 的号角渐近,大家怎么看呢?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