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3万辆,新势力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变!

百姓评车

909阅读

6小时前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正经历重大变革,3月销量数据显示零跑、理想、小鹏三家品牌月销突破3万辆,小米汽车紧随其后。新势力品牌头部阵营多极化趋势明显,竞争愈发激烈。蔚来、极氪等品牌面临销量压力,市场两极分化现象初现。全民智驾成为新的竞争方向,各品牌需不断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

从已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品牌3月销量数据来看,大部分都实现销量环比上涨。其中,零跑、理想、小鹏三家品牌都达到了月销3万辆的水平。小米汽车销量达到了29000辆。

某种程度来说,3月份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三家品牌破3万,一家品牌准3万。以往的情况是理想和鸿蒙智行销量大幅领先,其余品牌销量徘徊在1~2万辆的水平,有些独乐乐的感觉。如今,情况大不一样。有更多的品牌销量上来了。

这也意味着,中国新势力品牌的竞争门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今年3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在18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车零售规模预计在100万辆左右,渗透率回升约54.1%。

然而,有开心的,就有落寞的。蔚来公司3月销量15039辆,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0219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4820辆,被同期的理想和小鹏汽车甩在了身后。而且,乐道总裁艾铁成因为销量没有达标而黯然下课。哪吒汽车仍然没有公布月度销量。此外,鸿蒙智行也没有公布3月销量,不免让市场引发猜测。

中国新能源车市在整体向上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这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零跑首次领跑

4月1日,零跑汽车发布数据,其3月交付量达37,095辆,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4%。成为3月新势力中的最大黑马。其中,旗舰车型零跑C16表现亮眼,累计交付量已突破5.5万辆。

零跑汽车B系列首款车型零跑B10将于4月10日正式上市。朱江明透露:"B10预售48小时内订单量即突破3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的用户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智驾版本。"

理想汽车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3月共交付新车36,674辆,同比增长26.5%,被零跑压了一头。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达92,864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5.5%。截至3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22万辆大关。

李想说,理想L系列即将迎来第100万台交付里程碑。理想MEGA Ultra智驾焕新版已经在官网开启预订。理想汽车现在正承受销量下滑的压力,这也是理想急于推出纯电车型的原因之一。

小鹏汽车3月共交付新车33,205辆,同比大幅增长268%,连续第五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大关,表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94,008辆,超额完成季度目标上限,为实现全年销量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其中,小鹏MONA M03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过1.5万辆,领跑A级纯电轿车市场;小鹏P7++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4万辆。随着2025款G6/G9的热销,小鹏汽车正通过产品迭代巩固竞争优势。

小米汽车3月份交付量超过了29000台,这对于完成全年35万辆的目标是一个巨大助力。此外,SU7 Ultra发布后2小时内,大定量就突破了10000台,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收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和信心。

深蓝3月销量为24371辆,同比增长86.7%,环比增长30.0%。从销量榜来看,它和小米是月销量过2万的唯二。领先于极氪、岚图等品牌。其86.7%的同比增速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无论是前三的零跑、理想和小鹏,还是后劲十足的小米,都说明了新势力品牌头部阵营的格局正在重塑。此前是理想和鸿蒙智行双雄并立,现在变成了多极竞争。从消费者层面来说,这是好事,竞争越激烈,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差距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蔚来、极氪等品牌的销量则是有些黯然失色。蔚来公司3月交付15039辆,同比增长26.7%,但销量不足头部新势力一半,而且是在蔚来品牌和乐道品牌两个合力的情况下,仍然被拉开了距离。按照规划,乐道L60在3月份的销量要达到2万辆,结果仅为4820辆,整个一季度共交付14781辆,这差得实在是太多了。艾铁成也因为销量没有达标而黯然辞职。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无论是蔚来还是乐道的品牌竞争力待加强。

极氪品牌3月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18.5%,环比增长9.9%,逐渐被头部企业拉开差距。极氪品牌在2024年第四季度月均销量达到2.5万辆,曾一度和零跑、小鹏齐头并进。如今销量回落到2万辆以下,要想实现今年32万辆的销量目标,极氪的压力非常大。

需要注意的是,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尽管合并在一起,但是仍然是分别统计销量。

其中,岚图汽车交付10012辆,同比增长64%;阿维塔交付10,475辆,同比环比均翻倍;极狐13018辆,同比增长500%。这三家品牌在3月销量均和2024年的巅峰月份销量相持平,上下波动不太大。可以说,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和头部品牌动辄两三万的表现相比,而且头部品牌在销量增速、产品升级方面更加给力,也更吸引市场关注。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和头部品牌相比,月销一万辆的品牌确实有些落后了。

2025年,全民智驾成为中国车市新的竞争方向。各家也都有各自的打法和策略。同时,智驾也在饱受争议。前不久的小米SU7高速碰撞3人死亡的事件,给到消费者的教训触目惊心。此前余承东说“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当大家都在搞智驾,谁能把好用的智驾产品推广开来,谁就能跑赢对手。这或许就是尾部品牌逆袭头部的机会。

前提一定是,不能胡乱吹牛!

百姓评车

当新势力车型越来越深入人心,当产销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头部品牌和尾部分化的差距也就越大。当然,现在市场格局还未最终形成。必然有人从高处陨落,同时也会有人绝处逢生。至于说谁生谁死,现在还没有办法对号入座。我们还需观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