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上,蔚来、、萤火虫三大品牌全力出击。对于斌哥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都要捧在手心里,全力以赴。而这三个品牌又分别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展馆,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斌哥很忙,在不同展馆之间奔波。一会给ET9站台,一会还要坐在乐道L90的前备箱上展示功能,一会还要回答关于萤火虫的相关问题。
蔚来汽车2024年交付量只有20万辆,却同时在运作三个品牌。这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是独一份的存在。由此可见,蔚来的野心确实不小。但也说明了,蔚来汽车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一方面是,此前蔚来一直保持着新势力造车的亏损记录。从2019到2024年,蔚来分别亏损114.1亿、56.11亿、105.7亿、145.6亿、211.5亿和226.6亿,累计亏损869.61亿。另一方面,排名曾在蔚来后面的理想已经后来者居上。不仅销量上超过了蔚来,更是在2023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目标,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公司。
或许是看到了竞争对手的进步,蔚来汽车提出了在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也提出了2025年四季度盈利的目标。两者对比,我们对小鹏汽车能够实现目标更有信心。因为,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更加出色。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4万辆,同比增长331%,蔚来同期销量为4.2万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蔚来汽车已经有些输不起的意味,换言之蔚来这就是要逼自己一把。
新势力努力求生
2023年4月份,李斌曾公开说“如果蔚来做不到每月过万的销量,那我们高管层不如趁早去找工作吧。”事实是,蔚来并没有完成任务。这当然是个玩笑话。
但是到了乐道艾铁成这里,就不再是玩笑!
要说李斌完不成的Flag,那可是多去了。从来见他都是叫苦叫屈找各种理由而不是真的去找工作。而艾铁成却是干净利落地辞了职。这样的鲜明对比,也说明了蔚来确实有些着急了。
实际上,不只是蔚来这样,实际上所有的新能源品牌都输不起。
别看零跑、小鹏、理想现在的销量都很出色,月销3万以上,风光无限。可看到它们的上位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的路径很容易被复制。
零跑汽车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力对标。零跑通过“半价理想”策略切入下沉市场(如C10售价13.58万元起,仅为一半),以高性价比吸引预算有限的家庭用户。其车型配置(如激光雷达、8295芯片)对标理想,但价格更低,形成“50%价格实现70%体验”的竞争优势。
零跑在2025年实现弯道超车。3月和4月两个月,零跑汽车以单月交付37,095辆、41309辆的成绩,超越理想、问界等头部,登顶中国新势力销冠。
理想汽车的今日就是零跑汽车的明天。最直接的原因是,半价平替这件事,零跑能做成,别人也能做成。而且像、、上汽、广汽、这些传统大厂做这件事更有优势,效果也更明显。
相对来说,想要复制小鹏汽车的崛起路径,难度则是相对要大一些。因为能够在2024年迅速崛起,重要原因就是把高阶智驾(现在都统一叫驾驶辅助)下放到15万元级产品,而且有先发优势,一下子就抢占了市场生态位。小鹏P7++卖得好,原因只有一个—高配低价。全系标配图灵AI智能驾驶系统。而且无需或订阅也能实现高速NGP、辅助泊车等功能。这性价比让消费者直呼“过瘾”。更关键是,小鹏将这套原本30万级车型的配置,以18万级价格推向市场,将智能驾驶=高价的潜规则打破。
但是,在智驾领域,还有华为这个超级头部存在。如果说,华为在更低的产品线上下放智驾系统,比如说尚界,那么小鹏又该如何抵抗呢?
在车市淘汰赛愈演愈烈的当下,即便是销量榜的头部品牌,同样也输不起。
大厂两手都要抓
与此同时,传统大厂像阿维塔、岚图、智己、极氪这些品牌同样也输不起。从销量的绝对值来看,4月份,阿维塔销量为11681辆,岚图销量为10019辆,智己销量为4366辆,极氪为13127辆。这样的数据说不上差,但是和新势力品牌比较,明显是处于下风的。
目前传统大厂新能源品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后发优势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技术差异化不足。
具体来说,上述品牌能够迅速成长,过度依赖供应商的技术。比如说华为的智驾。后果是品牌认知度依然不足,整体难以突破同质化市场竞争。
对,就是产品同质化。此前,新能源汽车在外观上就已经有所显现。外观设计上的“千车一面”现象尤为显著。众多车型在造型上极为相似,让人难以辨别。封闭式车头、细长的眯眯眼大灯、隐藏式门把手等元素,几乎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大家要想辨别出来并不容易。甚至还有品牌为此对簿公堂。在这里,笔者就不列举具体车型了,网络上随便搜几款新能源车型,大家就能看得出来。
智能座舱就好像预制菜一样,已经形成了套路。进到车内,基本都是大冰箱、大彩电、大沙发等硬件堆砌而成。要么是浅色系的设计风格,主打的就是一个清新,要么是对撞色系的科幻风,主打的是炫酷;中控大屏是能做多大就做多大,时时刻刻都在聚焦车内所有的视线。
要说最大的差别估计也就是语音控制系统的唤醒词不一样了。
智能驾驶就更不用说了。华为俨然已经成为各家车企依仗的大树。谁能搭上华为的流量,就意味着走上了销量快车道。从北汽极狐到长安阿维塔,从东风岚图到宝马、奥迪等品牌,都纷纷与华为展开合作。
从长远来看,这必然加剧了市场的同质化,因为大家都用了同样的东西,还谈什么差异化竞争。可问题来了,大家都想自研,不愿受制于人,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真要等自研上车,黄花菜都凉了。
同质化,是二代新能源必须要承受的痛。因为传统大厂也同样输不起!
百姓评车
所以,我们看到各家品牌发布了各自的智驾方案,吉利叫千里浩瀚,长安叫天枢智驾、长城叫咖啡智驾,这就是传统大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体现。我们把目光扩展到整个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新老品牌必须要经历眼前的淘汰赛,只有度过这个生死关,才能有机会谈接下来的差异化。
生死面前,确实没人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