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引发行业争议与讨论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特斯拉重申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引发行业热议。特斯拉强调技术先进无需依赖复杂传感器,但消费者对其FSD高价表示不满。国产厂商如华为、理想则力挺激光雷达,认为其更安全可靠,尤其在复杂环境下。特斯拉与国产厂商的技术路线差异,凸显了市场环境与技术理念的不同碰撞。

5月4日消息,特斯拉在今天下午发文,重申其对纯视觉方案的坚定支持,并表示先进的技术不需要依赖昂贵复杂的传感器,旨在让人人能够买得起安全智能的汽车产品。特斯拉强调,其视觉处理方案结合端到端神经网络以及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样本的训练,能够实现多场景、更安全的智能驾驶路径。特斯拉官方表示:“特斯拉用实力证明,先进的技术不需要昂贵繁杂的传感器。”

然而,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方面,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功能需要额外支付6.4万元人民币,而许多国产汽车品牌的辅助驾驶功能大多免费提供。这一价格差异引发了消费者的吐槽:“6万4可不是人人买得起”“但是需要6.4万元……其他产品不要钱……”“我确实买了,而且5年了,问题是你给我用了吗”。

另一方面,以华为、理想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则是激光雷达的坚定拥护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走向L3、L4自动驾驶时,汽车必须配备激光雷达,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从技术角度看,激光雷达能够检测出任何障碍物,而无需识别障碍物本身。相比之下,纯视觉方案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来识别障碍物,但在数据不足或遇到未见过的极端情况时,可能会带来风险。其次,纯视觉方案的相机在光线昏暗、暴雨等场景中会受到限制,而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融合传感能力可以在极端场景下发挥作用。

4月30日,余承东在视频科普中提到,摄像头可以真实还原人眼看到的场景,但在逆光、夜晚、雨雾天等条件下容易看不清楚,从而产生误判。激光雷达的识别精度更高,但穿透力不如毫米波雷达,且无法像摄像头一样采集色彩和亮度信息。因此,只有集成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案,才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实现更准确的测距和测速。

在2024年12月的理想AI Talk对话节目中,理想汽车CEO李想被问及“特斯拉没有用激光雷达,你们为什么要用”时,他坦言保留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李想指出,中国路况与美国不同,深夜驾驶时可能会遇到尾灯损坏的大货车,甚至大货车会停在主路上。在这种情况下,激光雷达可以看到200米远的距离,而摄像头在无光环境下的可视距离只有100多米。这使得激光雷达能够实现130公里/小时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李想认为,如果马斯克在中国深夜驾驶过高速,他也会选择保留激光雷达,因为特斯拉同样重视安全,只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下看到更远的距离。

特斯拉与国产厂商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的选择差异,反映了不同市场环境和技术理念的碰撞。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强调成本效益和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能力;而国产厂商则更倾向于融合多种传感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和极端环境,确保更高的安全性。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