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滑7.8%利润暴跌26%!宝马2025年Q1财报暴露转型阵痛

车德钢

528阅读

6小时前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宝马2025年Q1财报显示营收下滑7.8%,利润暴跌26%,揭示传统豪华车企电动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成拖累,而欧美市场电动化表现亮眼。面对多重挑战,宝马需平衡短期阵痛与长期转型,加速本土化与电动化进程,以保持竞争力。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多项核心指标承压明显。

从销量结构看,宝马集团全球汽车交付量58.61万辆,同比微降1.4%,其中宝马品牌销量52.01万辆,同比下滑2%;劳斯莱斯交付量1381辆,同比下降9.4%,高端市场需求疲软可见一斑。唯有MINI品牌逆势增长4.1%,成为少数亮点,这与其加速电动化转型密切相关——MINI纯电车型占比已达35.3%,新车型如MINI Cooper SE的市场接受度提升,部分抵消了宝马集团的下滑压力。

财务表现承压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首先,中国市场作为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一季度销量15.52万辆,同比暴跌17.2%,创2020年以来最差单季度表现,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其次,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宝马CEO齐普策此前预警,关税可能导致全年成本增加约10亿欧元,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此外,全球供应链波动、原材料成本高企以及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共同构成了宝马的短期挑战。

中国失速与欧美逆势的深层逻辑

宝马一季度业绩的“冰火两重天”,在区域市场表现中尤为显著。中国市场的下滑,本质上是豪华车市场格局重构的缩影。近年来,以比亚迪、蔚来、小鹏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凭借电动化技术突破、智能化场景创新以及更贴近本土消费者的营销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超45%,而2024年宝马在华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仅为1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传统燃油车依赖度仍超80%,在政策推动的“油转电”浪潮中显得转型滞后。

反观欧美市场,宝马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势: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2%,纯电车型销量飙升64.2%,占当地交付量的28%;美国市场销量增长4%,电动化产品占比突破20%。这一“西升东降”的格局,折射出区域市场环境的差异。

原因就是,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如2035年禁售燃油车)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而宝马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德国莱比锡工厂)和产品矩阵优化(iX1、i4等车型精准定位家庭用户与年轻群体),成功抓住特斯拉产能调整期的市场空白;美国市场则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制造电动车的补贴,以及宝马X系列燃油车在高端SUV领域的持续号召力,形成“油电双轮驱动”的稳定局面。

平衡短期阵痛与长期转型

面对复杂的全球局势,宝马的全年业绩预期展现出老牌车企的战略定力:预计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保持在5%~7%,计划通过成本优化(如供应链本地化)和效率提升(如裁员与工厂智能化改造)对冲风险,同时设定年内累计150万辆纯电车型销量目标。

宝马集团想要完成以上目标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就是中国市场的复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认知正在重构。宝马需解决两大痛点:一是产品本土化不足,例如智能座舱系统仍依赖海外架构,本土化功能(如语音交互、场景化服务)落后于蔚来、小鹏等自主品牌,二是渠道转型滞后,传统经销商体系对电动车销售的适应度不足,直营模式推进缓慢,导致用户触达效率低下。

其次就是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关税争端若持续升级,不仅影响北美市场利润,还可能打乱全球生产布局(如墨西哥工厂的产能规划);欧盟碳关税(CBAM)的实施,也将对宝马在新兴市场的出口造成成本压力。如何在“本地化生产”与“全球化分工”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最后就是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特斯拉2025年推出的新一代4680电池车型已在续航与成本上取得突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持续收割中端市场,而奔驰、奥迪等豪华竞品也加速电动化布局。宝马的“技术开放战略”虽降低了研发风险,但也可能导致核心技术优势被稀释,需在开放与自主创新之间保持微妙平衡。

车德钢总结:

宝马一季度财报,既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声警钟——它揭示了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双重悖论”,一方面是品牌溢价与技术积淀仍是突围的核心优势(如欧洲市场的电动化反超);另一方面是对传统燃油车的路径依赖与区域市场反应速度的差异,正成为转型的枷锁(如中国市场的持续低迷)。

从行业视角看,宝马的挑战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传统豪华车阵营的共同课题。在电动化渗透率突破20%的临界点上,豪华品牌的竞争逻辑已从“排量为王”转向“场景为王”,从“硬件溢价”转向“生态溢价”。宝马的破局之道,在于能否将“驾驶乐趣”的品牌基因与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同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本土创新。

短期来看,业绩压力或将持续;但长期而言,电动化转型的战略定力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仍是宝马穿越周期的关键。对于行业而言,宝马的探索为传统车企提供了一面镜子:在变革时代,唯有平衡“守正”与“出奇”,才能在电动化浪潮中重塑豪华车的价值定义。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