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以价换量”曾是合资品牌的杀手锏。然而,一汽丰田亚洲狮、广汽本田凌派与林肯Z三款车型,即便终端优惠高达数万元,销量仍持续低迷。其中,林肯Z以全系2.0T高功率发动机+8AT的配置,终端价降至18.88万的低价策略发起冲击,却仅收获月销785辆的惨淡成绩,而丰田亚洲狮、本田凌派等昔日合资热门车型同样深陷“降价换不来销量”的泥潭。表面看是价格吸引力不足,实则折射出燃油车在新能源革命、消费需求迭代、品牌价值崩塌等多维挤压下的结构性危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让它们越卖越惨?
一汽丰田亚洲狮
指导价:14.18-17.98万元
亚洲狮是一汽丰田旗下的一款A+级轿车,定位介于卡罗拉和亚洲龙之间,旨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用车的需求,原本寄托了厚望,但上市后的实际销量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在过去的一年里,月销量突破千辆都成了奢望。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狮的累计销量仅有3243辆,甚至不及速腾单月销量的一个零头,平均月销量为270辆。到了今年2月份和3月份,销量更是降至个位数,分别5辆和7辆,几乎成为了丰田车系中销量最差的一款。
很难想象,背靠一汽丰田的强大品牌,拥有A+级的市场定位,上市才三年的时间,几乎是在“停产”的边缘。更出乎意料的是,目前亚洲狮还有4万元的优惠额度,最低起售价格才10万出头,即使已经降到历史“冰点”价了,但月销量只有区区几辆。作为对比,今年3月速腾的销量为19286辆。相比之下,亚洲狮的销量实在是难看。
从官方定位来看,丰田想的很美好,A+定位可以让丰田全面覆盖紧凑级到中型轿车,但对于国内市场,亚洲狮太没诚意了。亚洲狮的指导价为14.28-17.98万元,高配车型直接对标B级车比如迈腾、雅阁、凯美瑞等,但产品力仅停留在A+级,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成熟B级车低配版。即便目前已经降至10.18万元起,但入门版没有倒车影像、天窗,甚至座椅是织物的,方向盘还是塑料的,更别说什么语音控制、联网功能了,完全没有体现出A+级车应有的水平。
此外,2.0L自吸发动机动力平顺但缺乏爆发力,与竞品涡轮增压或混动技术相比吸引力不足,再加上亚洲狮与卡罗拉同平台,轴距相同且设计保守,被调侃为“拉皮卡罗拉”,缺乏诚意的产品自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知道,在目前的A+级车市场,不仅有合资品牌大众速腾,还有自主品牌吉利星瑞、比亚迪秦PLUS以及驱逐舰05、长安UNI-V和奇瑞艾瑞泽8等车型可选,从而使得亚洲狮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市场地位愈发显得黯淡无光。
广汽本田凌派
指导价:11.98-16.98万元
作为广汽本田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车型,凌派曾在紧凑型家用轿车市场上独领风骚,月销过万是常态,可以与丰田、日产及大众等品牌的同级别车型并驾齐驱,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然而,2019年凌派采用了三缸发动机,从此凌派的口碑彻底被败坏,月销量从数万辆急剧下滑至最低只有20多辆,即使后来推出了1.5L四缸发动机的混动版,而且目前可享受最高3万元的优惠,最低起售价已降至8.98万元,依然无法挽救凌派。
数据显示,在2020年11月凌派的销量还能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0202辆,但此后便持续下滑。尽管偶尔能见到6千多辆、7千多辆甚至8千多辆的销量,但始终未能重返万辆巅峰。到了2024年之后销量更是惨淡,大部分月销量都在二到三位数上,在12月达到最高,销量为4049辆,而到今年1月又下滑至843辆,2月份和3月份只剩了两位数,销量分别42辆和21辆。这一连串令人失望的数字无疑揭示了凌派在市场上的逐渐失宠。作为对比,今年3月大众朗逸、日产轩逸、吉利星瑞的销量分别为24042辆、20784辆、15210辆。
凌派的官方指导价为11.98-16.98万元,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最低经销商报价已经降至8.98万元起。这样的价格优惠力度在表面上看来,确实极具吸引力,但如果将凌派与同级别竞品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虽然凌派在实用性配置上表现出色,但面对市场上自主品牌或造车新势力,其配置水平确实显得相对保守。这些竞品车型比如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瑞、小鹏MONA M03等,往往更注重高科技配置的融入,例如智能互联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智能驾驶等,这些恰恰是追求科技的年轻消费者所青睐的。
此外,动力方面也稍显逊色,凌派提供1.0T燃油和1.5L混动两套动力系统可选,但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这两套系统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尤其是1.0T三缸发动机,由于其市场接受度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凌派的市场竞争力。虽然还有1.5L四缸油电混合发动机可选,4.71L/100km的WLTC综合油耗也比较出色,但受限于不能充电且难以与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技术相提并论,使得该系统在如今追求环保和节能的市场中显得竞争力不足。凌派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回销量巅峰,需要在动力系统、配置升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和改进。
长安林肯Z
指导价:23.58-36.58万元
林肯Z作为林肯国产后的首款轿车,曾被寄予厚望,但现在却面临着降价以求生存,不降价则坐以待毙的尴尬境地。目前,林肯Z推出限时一口价,起始售价调整至18.88万元,比23.58万元的指导起售价下调了近5万元。然而,尽管其定价亲民,也挽回不了销量惨淡的现状。数据显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林肯Z的销量持续低迷,1-3月累计销量为2120辆,其中,3月销量仅为785辆,相比上市初期的月销2000辆左右,2025年销量已跌至三位数,降幅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林肯Z上市之时,朱梅君表示,作为豪华品牌,打价格战不是林肯该走的路,一个品牌应该坚持自己的节奏和路线,探索客户真正的需求。但林肯终端却没有继续走“林肯该走的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协。数据显示,2024年,林肯在华累计只售出了5.68万辆,不足凯迪拉克的一半,甚至不足宝马3系销量的五分之一。频繁以“一口价”促销,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质疑,陷入“越降越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
从产品角度看,林肯Z在豪华车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终端价下探至18.88万,与迈腾、帕萨特重叠,车长4982mm,轴距2930mm,大尺寸的中控屏和丰富的车机生态,以及2.0T+8AT的变速箱配置,都显示出其诚意。然而,若以入门款车型计算,加上购置税、保险及其它附加费用,最终落地价将很可能超过20万元。这一价格水平,消费者更倾向用同等预算选择免购置税、低能耗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比如比亚迪汉EV、小米SU7。再加上如今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体验、用车成本,而林肯Z难以满足“科技平权”时代的新需求。
比如智能化方面,林肯Z的L2级智驾、卡顿车机系统,与国产新能源车型比如小米SU7的激光雷达+城市NOA形成代际差距,年轻用户转向更具科技感的选项。动力方面,林肯Z提供了2.0T燃油版和2.0T油电混动版两种选择。燃油版车型虽然拥有强劲的动力表现,但7.13L/100km的综合油耗在新能源车型比如比亚迪汉DM-i(油耗4-5L、售价20万级)面前成为硬伤。而混动版虽然WLT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仅为5.99L,但售价突破30万级,性价比失衡,而且品牌影响力远不及BBA,甚至逊于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等品牌,使得消费者在相同预算下,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或品牌力更好的车型。
车叔总结
从林肯Z、亚洲狮到凌派,燃油车的困境不仅是单一车型的失败,更是传统工业逻辑与新能源时代用户价值的全面冲突。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这把降价火越烧越旺,合资品牌在中级车市场的日子也开始变得难过起来,无论是曾经的传奇车型还是强大品牌,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不然就会像上面三款车型一样,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甚至濒临停产或退市。最后,车叔也奉劝大家,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对于销量直线下滑的车型,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