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众多行业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在这一浪潮中,汽车行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特性,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不少人担忧,中国汽车市场是否会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下陷入困境?从目前的市场态势来看,答案或许会让人感到意外,中国汽车市场所受影响十分有限。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影响有限
在汽车进出口贸易领域,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许多美系汽车品牌早就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以及销售,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已在国内逐步完善。以别克为例,其旗下的 GL8 陆尚在上海车展期间上市,指导价仅为 24.99 万,这一价格再次刷新了同级别混动 MPV 的价格下限。别克能够推出如此亲民价格的车型,背后正是其在中国完备供应链体系的有力支撑。这种本土化的生产模式使得整车价格不会轻易因美国的关税政策而大幅波动。
不仅如此,特斯拉也计划在华推出更便宜的 Model Y。特斯拉在中国拥有超级工厂,其大部分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采购,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能够在价格策略上更加灵活。即使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外部环境,特斯拉依然可以凭借在中国的本地化优势,继续推进其在中国市场的低价策略。
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美系品牌车型的价格保持平稳,部分美系品牌的用户也没有反馈车辆保养价格升高等问题。这表明,在华生产销售的美系车已经很好地适应了中国市场,美国的关税政策未能对其价格体系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国产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布局降低关税影响
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布局也决定了美国关税政策对其影响不大。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的主要销售市场并非美国,少量进入美国市场的车型,也多是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那么,中国汽车品牌的主要市场在哪里呢?答案是东南亚和欧洲地区。
比亚迪和长安在泰国设立了新能源工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生产适合当地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上汽名爵、小鹏等品牌则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以小鹏汽车为例,其在欧洲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凭借出色的续航里程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欧洲市场上崭露头角。
据乘联分会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中国在俄罗斯市场的自主销量份额仍保持在 55% 的高位,出口减量压力不太大。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共向美国出口整车 10.7 万辆,仅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 1.81%。这样的占比使得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冲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回顾过去,自美国对汽车相关产品加征关税以来,除了早期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因高额关税导致在国内下架以外,中国汽车市场并未出现其他明显的负面变化。汽车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格局,无论是在国内的生产销售体系,还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都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美国加征关税这一外部因素,难以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在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抵御能力也将更强。